营收、净利及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均创往年同期新高,恒瑞医药(600276.SH,01276.HK)业绩大增。8月21日,该公司股价上涨,涨幅为1.81%,收报63.99元/股。
8月20日晚间,恒瑞医药(600276.SH,01276.HK)发布2025年中报业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归母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43.00亿元,同比增长41.80%。
创新药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上半年,该公司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占营收占比超过六成,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授权许可收入2.75亿美元。即使不含对外许可收入,恒瑞医药上半年[PR1]的创新药销售收入及公司药品销售收入也实现同比增长。
业绩增长的背后,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上半年该公司研发投入38.71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32.28亿元。今年以来,已有12项创新成果获批上市,实现3笔对外授权。
20日晚,恒瑞医药还公告,拟使用10亿元~2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实行新的员工持股计划,2025年激励规模不超过1400万股。
“未来,恒瑞医药将始终坚持创新与国际化战略,加速创新药研发,持续推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药好药;通过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多路径深化全球布局,加快创新药出海进程,双轮协同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恒瑞医药称。
营收、净利双创新高,创新收入占比超六成
2025年以来,国内创新药研发持续升温,创新成果对外授权合作加速,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作为“医药一哥”,恒瑞医药已迈入了创新药丰收期,创新药收入持续提升,驱动整体业绩增长。
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的157.61亿元营收中,恒瑞医药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95.6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60.66%。此外,不含许可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药品销售收入)为136.93亿元,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为75.70亿元,创新药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55.28%。
根据中报,该公司瑞维鲁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等医保内创新药精准定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优异的临床数据在实践中得到广泛验证,临床价值获得医生及患者的持续认可,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艾瑞昔布、瑞马唑仑、吡咯替尼及氟唑帕利等上市较早的创新药,随着上市后研究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步积累及新适应症的持续获批,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持续为公司销售收入贡献增量。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海曲泊帕等创新产品在上半年亦取得一定增长。
“此外,公司部分创新产品因上市时间较短、未纳入医保等原因,销售潜力还远未释放,公司将坚持以医学、市场为引领,推动新产品普及使用,加速优质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进程,以期将来为公司贡献更强劲的增长动力。”恒瑞医药称。
创新药对外许可也成为恒瑞医药的常态化业务,其收入已成为该公司营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收到MerckSharp&Dohme2亿美元以及IDEAYA7500万美元的对外许可首付款,并确认为收入,进一步推动经营业绩指标增长。
仿制药方面,新品补位实现业绩微增。恒瑞医药称,公司优质仿制产品布比卡因脂质体、美国获批首仿产品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等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取得较快增长,带动整体仿制药业务收入实现小幅提升。
在上半年药品销售收入及海外授权收入收到现金增加的情况下,恒瑞医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亿元,同比增加41.80%。
同时,为增强团队凝聚力及公司核心竞争力,发挥长效激励机制。在8月21日晚间,恒瑞医药还公告称,拟使用10亿元~2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90.85元/股,回购的股份拟用于A股员工持股计划。
恒瑞医药此次员工持股计划规模不超过1400万股,拟通过非交易过户等形式受让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持有的A股股份,受让价格为30.95元/股。根据公告,此次员工持股计划设置了公司业绩考核指标,2025年第一批100%解锁的条件是创新药收入≥153亿元,新分子实体IND获批数量≥17个,创新药申报并获得受理的NDA申请数量(包含新适应症)≥7个。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半年12项创新成果获批上市
恒瑞医药持续加大创新力度,维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并不断有创新成果涌现。
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38.71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32.28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480亿元。
在持续较高研发投入支撑下,上半年恒瑞医药快速推进创新药临床试验,12项创新成果获批上市,多项研发管线取得进展。目前,该公司在中国获批上市23款1类创新药、4款2类新药。
上半年获批上市的为6款1类创新药、6个创新产品的新适应症。其中,6款1类创新药,包括注射用瑞卡西单抗、硫酸艾玛昔替尼片、瑞格列汀二甲双胍片(I)/(II)、注射用瑞康曲妥珠单抗、苹果酸法米替尼胶囊、注射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
6个新适应症,包括硫酸艾玛昔替尼片新增3个适应症(类风湿关节炎等)、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新增1个适应症(联合苹果酸法米替尼胶囊用于二线宫颈癌治疗)、夫那奇珠单抗注射液新增1个适应症(强直性脊柱炎)、富马酸泰吉利定注射液新增1个适应症(骨科手术后中重度疼痛)获批上市。
恒瑞医药还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4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共有5项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10项临床推进至Ⅲ期,22项临床推进至Ⅱ期,15项创新产品首次推进至临床Ⅰ期。
根据公告,上半年,恒瑞医药有15个自主研发的创新分子首次进入临床阶段,药物类型包括小分子化药、抗体、ADC,涉及肿瘤、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多个疾病治疗领域。
另外,该公司ADC平台已有10余个新型、具有差异化的ADC分子成功获批临床,其中瑞康曲妥珠单抗(SHR-A1811)目前已有9项适应症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项目注册申报方面,上半年,恒瑞医药取得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12个;取得创新药临床批件62个;2项临床试验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专利方面,该公司提交大中华地区新申请专利255件、国际PCT新申请33件,获得大中华地区授权41件、国外授权44件。截至今年6月末,恒瑞医药于大中华区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864件,PCT专利737件,拥有大中华区授权发明专利1125件,欧美日等国外授权专利797件。专利覆盖新药化合物、蛋白分子结构、制备工艺、用途、制剂配方等。
根据公告,为加速突破原研药、高端制剂等关键技术瓶颈,恒瑞医药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该公司将在2025~2027年累计投入1.2亿元设立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1:10比例匹配1200万元资金,总计1.32亿元。搭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协同创新的平台,衔接科技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百亿级BD大单签约,向“体系能力出海”进阶
近年来,恒瑞医药坚持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重,不断加速全球化扩张。
2025年以来,该公司已实现三笔对外授权:一是公司将脂蛋白(a)【Lp(a)】的口服小分子药物HRS-5346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独家权益授权给默沙东,获得2亿美元首付款、最高17.7亿美元里程碑付款、相应销售提成;二是将口服GnRH受体拮抗剂SHR7280(适应症涵盖医学辅助生殖及妇科领域)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化权益及授权区域之外区域的优先谈判权授予德国默克,获得1500万欧元首付款,并有权收取产品获批后一定的里程碑付款及达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提成。
另外,就是在今年7月份,恒瑞医药与GSK(证券代码:GSK)达成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至多12款涵盖呼吸、自免和炎症、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含PDE3/4抑制剂HRS9821大中华区以外授权)。根据协议条款,GSK将向恒瑞医药支付5亿美元的首付款,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的选择权行使费和里程碑付款,以及相应的分梯度的销售提成。
在业内看来,此次合作,不仅是恒瑞国际化进程的关键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从“单个产品出海”向“体系能力出海”的进阶。这一系列活跃的BD交易,反映了恒瑞研发实力得到国际广泛认可,未来有望助推业绩持续释放。
同时,恒瑞医药持续开展创新药国际临床试验。目前公司已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及韩国等国家启动超过20项海外临床试验,产品在40多个国家实现商业化。
此外,该公司还向FDA申请了瑞康曲妥珠单抗(SHR-A1811)联合阿得贝利(SHR-1316)用于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孤儿药资格认证并于近日获得FDA批准。至此,恒瑞医药共有五款创新药产品获得该认定。
“公司未来将通过自研、合作、许可引进等多种模式,拓展海外研发边界,丰富创新产品管线。”恒瑞医药称。
除了创新药业务不断加速国际化步伐外,恒瑞医药通过赴港上市迈入“A+H”双平台时代,这也被视为恒瑞医药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今年5月23日,恒瑞医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包含超额配售选择权在内的总募资额达114亿港元(约15亿美元),成为近五年港股医药板块最大的IPO。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恒瑞医药已累计达成15笔对外授权合作,而这次的合作,属于首付款较高的一笔。
恒瑞医药计划近期在中国递交HRS9531注射液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新药上市申请。
在心血管领域的治疗方面,过去临床上很多疗法都是姑息治疗,例如心衰或者严重的瓣膜疾病,很多时候患者来就医时,疾病已经发展到终末期了,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本次港股IPO,恒瑞医药确定的发行价最终为44.05港元/股,较A股5月22日55.40元/股的收盘价折价近27%(按照当天港元对人民币中间价计算)左右。
对比2019年到2021年中概互联网公司回归,本轮IPO热潮更多集中于新质生产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