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文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是完善产业结构和释放创新活力的关键一环。在AI等前沿技术快速冲击,全球产业生态加速重构的大背景下,这种"小而美"的经济单元凭借灵活的创新机制,为我国经济稳健发展、产业持续升级提供了充足动力,已成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
随着全球经贸环境和前沿科技的持续演变,企业将凭借怎样的技术优势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又是何种商业策略将助力企业最终成长为明日的科创栋梁?为了寻找这些答案,2025年第一财经再度携手安永(中国)、矽亚资产管理以及嘉定新城,发起“未来20(NEXT20)·中国A股上市公司成长力评选”活动,以持续跟踪和系统研究资本市场中小市值企业的成长发展潜力为目标,致力于填补资本市场对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成长研究与跟踪评价的空白。
通过数据指标筛选、模型量化评分以及评委投票选举等多轮科学严谨的评审流程,A股市场数千家上市公司中最终有68家企业入围,成为第二阶段调研对象。
8月初,项目评审团队正式启动面访,陆续调研了多家入围企业,其中不乏来自于半导体、电力装备产业的制造企业和关键零部件厂商,也有医疗领域具有极高研发能力的先进设备企业。通过一线探访切实感受企业所处发展环境,梳理最新趋势下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和底层商业逻辑,评审团队见证了这些中小企业在推动创新科技应用、产业稳健增长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在交流过程中,相关企业管理者向评审团分享了各自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也展示了驱动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面对高速迭代的创新技术和持续变化的行业格局,受访企业展现出了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洞察和把控,并在技术研发方向上有着颇为完善的布局。对于自身产品能否持续赢得市场和客户的青睐,企业管理人也都展现出了高度自信。
出海是当下诸多科技创新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策略之一,调研团队也向企业了解了其全球业务经营和布局方面的经验。面对复杂的海外市场,受访企业展现出了对于风险和收益高度理性的考量,对于自身技术实力的充足信心,以及对于企业未来增长目标的清晰认识。
通过这一轮实地调研,项目评审团与受访企业管理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切实了解了不同企业在细分领域所构建的核心优势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和规划。无论是凭借创新技术实现国产替代,还是依托制造业优势赢得优质客户,企业间不同的发展策略都展现了其穿越周期、拓展业务的决心,也让评审团重新认识了中小企业的增长韧性。
未来数月内,项目评审团还将继续展开一系列深入企业的考察活动,足迹将遍布北京、青岛、杭州、台州等城市。凭借一线获得的资料,评审团将深度评估入选企业的综合实力和产业优势,发掘具备持续创新潜力和强大商业化能力的未来巨星。
今年11月,“未来20·中国上市公司成长力评选”榜单将重磅揭晓。届时将隆重邀请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中小市值企业创始人以及产业和资本各界代表前往上海嘉定新城,参与“未来20”论坛峰会和颁奖典礼,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的养成之道,携手护航更多优秀的中小市值企业。
深圳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7月30日,BRIDGE全球路演抵达上海,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家媒体办公室主办,汇聚各界精英探讨中国市场规模、数字能力和文化自信如何重塑全球叙事格局。
“碳路未来-2024气候行动典型案例”涵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气候行动公益项目、减排与碳汇项目、产业生态圈建设、绿色金融、绿色能源、政府、园区气候行动、循环经济9大类共计41家机构获得案例入选证明。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人工智能,技术终究是工具,而内容的核心,永远是人的故事、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