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22.0%,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父母也正在进入老人行列。老龄化叠加家庭结构小型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适应,更多人选择机构养老是大势所趋。
然而,坊间流传的大量关于养老院的负面评价,影响着人们对养老院的认知。全国现有40多万家养老机构中,大部分入住率仅在50%左右。
其实,一些养老院为改善养老体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做了大量努力,也赢得了入住老人和家属的认可,但这些改变并不广为人知。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些养老院在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借助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在塑造自身IP、传播科学养老理念、改善养老院形象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有效提高了养老院的入住率。
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养老”等词条,有相关机构账号超500家,我们筛选出粉丝数超10万的三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A(天津)、B(河南商丘)、C(新疆伊犁),通过实地调研、多人访谈、评论区文本分析、传播力指数(DCI)量化评估等,分析养老机构新媒体营销的传播效果等,系统考察了新媒体营销如何与养老院的服务改善相互配合,共同助力养老院的用户满意度和入住率的双重提升。
三家养老机构基本状况
为传播其经营理念、扩大机构影响力,三家养老机构均在某短视频平台做宣传,希望更多人关注养老院及老人们的精神世界;鼓励入住老人参与短视频创作和拍摄,以便通过互联网多接触社会,丰富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希望以这些宣传纠正外界的负面认知。
A养老院视频的主要专题有:养老院日常VLOG、人间清醒、爷爷奶奶重操旧业、养老热点话题点评等。其视频借助天津“哏都”形象,通过幽默短剧构建养老院形象、反映社会养老现状。这些结合老年人自身经历的短视频为人们提供养老和健康生活建议,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认同,形成了良好的代际互动。
B养老院旨在通过短视频树立其平价连锁经营的专业化养老院形象,转变大众对养老院服务“质次价高”的认知。2023年起引入每日直播,形成“凌晨探访+热点互动+服务展示”内容矩阵。“凌晨四点的养老院”系列视频,记录护工夜间巡查、协助老人起夜等场景,累计播放量超8000万次;热点讨论类视频结合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等社会议题,引发养老观念讨论。目前该院通过短视频了解并入住的占比达50%~60%。
C是一家“公建民营”康养院,引进了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检测仪和智能跌倒检测仪等技术,已成为当地智慧养老的标杆。成立初期,由于位置较偏,虽然服务不错但入住率仅为40%。2021年2月,经营者在某平台注册账号,视频内容以搞怪扮丑或者随手拍为主,效果不大。2024年2月90后专人运营新媒体,将视频内容专题化,每天在两大知名短视频平台定时直播和发布短视频。主要专题有:老人入住及回访、老人趣事、老人日常生活、养老科普答疑等。截至2024年12月,粉丝数突破11万,互动转化率超过30%,入住率达99%。2025年初,应粉丝要求,其旅居式养老院正式营业,迎来了第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式”老人。目前,入住C的老人中,外地老人比例已增加至30%。
营销策略分析
一是以“IP”化运营突出特色。值得信赖的IP人设有助于促进转化和口碑传播。三家养老院均以院长为核心人物,包括接老人入住及回访,科普养老护理知识、养老问题解答等,强化服务的真实感。院长们耐心、亲切、细致、专业的形象,赢得了用户信赖。C养老院每个视频都以“哈喽,家人们”作为开头,逐渐成为其标志符号。部分观看者还进一步私信咨询,仔细了解服务内容,表达入住意愿。
二是传播内容注重情感共鸣。情感共鸣作为核心因素,贯穿养老院新媒体营销全过程。养老院日常生活,院长与老人、护工与老人之间的互动等暖心养老场景,都容易引起粉丝的情感共鸣。特别是记录患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视频,既改变了人们对养老院日常护理的认知,也科普了相关知识和照护经验,这类视频的平均点赞数、平均评论数和平均分享数都最高,说明阿尔茨海默症越来越受到关注,也带动了互动传播:“今天情况怎么样?”一些粉丝会每天追看,这也促使养老院更好地照料老人。
在新媒体营销中,像这样一旦找到独特的风格,就可以吸引大量流量,有效激发了潜在用户共鸣。如C的短视频账号互动指数和覆盖指数明显提高,与初期相比平均点赞数增长6倍,平均评论数增长3.6倍,平均分享量增长18.7倍,平均涨粉量增长18倍,为后续入住转化奠定了基础。
三是针对粉丝特点设定传播主题。从某平台粉丝画像来看,女性对养老、情感和生活化内容有着强烈的共情能力,男性更注重代际互动、实用经验等内容。三家养老机构的营销都考虑了性别差异,如以“情感化表达”“剧情演绎”类为主的视频,吸引女性群体,以“代际经验分享”“日常生活记录”吸引男性和中老年群体。而随拍、美食、亲子和生活日常等主题普遍受到关注,且与养老机构运营内容高度契合,“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人们对养老院的负面认知,为受众养老决策过程提供分析参考。
四是运用数字技术赋能营销。三家养老机构都应用大数据来分析粉丝画像、评论区热度词、点赞和粉丝数等,以深入了解用户偏好,优化营销传播策略。在视频制作方面,引入人工智能优化文案、图像等,提升观看体验。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建立高效转化系统,提高目标受众的触达精度和转化率。如B、C都通过后台开启智能客服系统即时回复用户咨询、用户24小时都可在线完成实地参观预约、用户提问经过整理汇总可直接发送院长或主管等。
用户与养老院营销的互动
实现互动是营销的初级目标,互动转化为购买服务是高级目标,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五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第一是品牌—用户互相感知阶段。用户通过短视频平台与养老机构首次接触,是双方感知的起点。在这一阶段,社会养老问题的热点内容如阿尔茨海默症等,更容易引起关注、提高曝光量;养老院同时及时分析粉丝画像和内容偏好,优化后续输出内容。
第二是兴趣—互动阶段。这一阶段,用“沉浸式体验”的内容更容易引发用户情感共鸣,进而调动用户互动意愿。如A借助“哏都文化”,通过趣味化表达形成代际兴趣共振;B通过“热点评论+院长日常凌晨四点养老院工作+每日直播答疑”,日均引发超150次私信咨询,线下参观转化比达32%;C通过深夜接站、入住回访等直播,粉丝数据突破11万,互动指数和覆盖指数明显提高。
第三是连接—沟通阶段。线上线下的多渠道互动是建立持续连接、沟通的重要环节。养老院以视频或直播为基础与用户建立起多触点的沟通体系,以即时和有效的互动沟通形成强有力的连接关系。如B、C的院长出镜和每日直播答疑,强化了用户的信任感,有效增强了粉丝黏性。
第四是行动—购买阶段。从互动到服务购买,养老院需要不断改善并展示服务内容来解决信任和效率问题,以促成“线上粉丝”到“线下入住”的转化。如B、C在视频和直播中展示养老院真实生活,又分别通过“智能客服+线上预约参观”“关键问题统一直播回答”和“上门接老人入住”等线上线下服务,其入住转化率分别提升至50%和30%。
第五是体验—分享阶段。网络用户具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种分享可以给养老院带来巨大价值。用户分享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线下入住或实地参观体验,二是线上粉丝对新媒体账号内容的分享。线下用户分享有利于促进用户的入住行为,线上用户的分享有利于提高养老机构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启示与建议
第一,优质服务是新媒体营销的坚实基础。养老机构在新媒体营销时切忌“为营销而营销”,所有的营销宣传均应该建立在优质服务基础上,将新媒体作为优质服务的“可视化表达”。
第二,积极采用新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新媒体营销。构建数字化转化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服务的闭环,优化从“线上粉丝”至“线下入住”的转化路径。例如,在短视频平台引入线上“预约参观”与“试住申请”等功能,同时运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客户管理,通过记录用户观看时长与互动频次等行为数据,对客户进行线索管理,并根据客户的行为进行评分,以促进互动转化率。
第三,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招聘相关专业人员从事专门工作,定期组织短视频拍摄、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等工具的应用培训,以增强团队对平台算法的深入理解,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建立多维度动态数据监测体系。通过跟踪视频播放量、完播率等传播效果指标的动态变化,评估内容吸引力以便即时调整视频内容创作;通过私信咨询量、线下参观转化率跟踪等转化效果指标的动态变化,评估转化效果以便即时加强互动力度。
第五,新媒体营销转化效果仍有待提高,不同养老院应针对性采取不同措施:A当前互动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视频内容引发共鸣,尚未实现互动的常态化,转化效果不尽如人意;B在品牌IP化方面尚显不足,院长人设尚未形成强记忆点;C需不断挖掘新故事以维持内容新鲜感。提高创作团队的专业性,使视频内容能够更好地回应用户的关注点、更好地服务于养老院的业务发展和服务品质提升。
(张江龙系伊犁师范大学学生,葛建华系伊犁师范大学教授)
尽早识别风险,科学研判,系统谋划,亦能化挑战为机遇,在人口新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养老金融已成为激活银发经济、守护民生福祉的关键赛道。
随着全球的老龄化程度加深,过分依赖政府主导的现收现付制的公共养老金很难持续,支出刚性使得财政压力势必逐渐增加。我国务必要借鉴全球经验,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的养老保障体系。
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把工作做在前,严格执行“四个一律”,果断转移安置,最大限度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
空壳公司矩阵、虚拟货币洗钱、混币技术隐匿,最终贪腐1.4亿元奖励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