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数据积极向好,商务部继续加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今年1〜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4.1%;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7月当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7%,增速创年内新高⋯⋯复杂严峻的国际经贸环境下,外资外贸领域近期的一系列数据积极向好。
国务院新闻办8月26日举行发布会,介绍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投洽会”)有关情况。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会上表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高效的产供链,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丰富应用场景形成的综合优势,深刻诠释了“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8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图片来源:新华社)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促进深层次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凌激表示,下一步将积极稳妥扩大相关试点,并继续推进有关领域开放,同时将切实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并着力破解市场准入中“大门开、小门不开”的具体问题,让外资企业“既准入又准营”。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活动中,坚持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竞争,为外资企业提供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51个国家和地区洽谈会设展
投洽会是我国唯一以投资为主题的国家级重大展会,也是“投资中国”的标志性展会。办好投洽会,有利于促进产供链国际合作,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本届投洽会将于9月8日〜11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
据凌激介绍,本届投洽会以“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为主题,聚焦“投资中国”“中国投资”“国际投资”三大板块,设立了约12万平方米展区,将举办70多场投资专题活动和100多场专题路演。商务部将组织多家商会首次发布中国对外投资活跃度指数。中投公司、中国银行、中信集团等金融机构将组织项目对接,促进双向投资;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将推出数场专题活动,为企业出海提供金融助力。
目前已有近百家来自能源、化工、农业、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跨国公司总部和区域高管,以及多家主权财富基金和国际投资机构的负责人确认参会,还有超百家来自欧洲、亚洲的隐形冠军企业参加。此外,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代表团报名参会,51个国家和地区设展。本届投洽会的主宾国是英国,英国将派出由政府、企业、协会等组成的近200人代表团参会,并举办系列交流活动。
凌激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动力不足,各种贸易和投资的壁垒增多,跨国投资在明显放缓。在此背景下,本届投洽会有近百家跨国公司的高管和国际投资机构的负责人踊跃来华参加,这说明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引资潜力。
扩大增值电信等领域开放试点
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稳外资政策落地见效,新设外资企业数量保持增长。外资企业投资信心不断增强,坚定投资中国市场,深耕中国投资沃土。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已成为越来越多外资企业的共识。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至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133家,同比增长14.1%。
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210.4亿元,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362.5亿元。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373.6亿元,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46.8%、42.2%、37.4%、25.5%。
截止到今年6月底,“十四五”期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了商务发展规划提出的7000亿美元的引资目标。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和1/7的税收,以及创造了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今年,一系列开放举措加快落地。发布20项措施稳外资,全面落实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政策;新增大连、宁波等9个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155项开放任务覆盖电信、医疗、金融全领域;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将新增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领域条目。
凌激表示,中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长期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去年,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增值电信、生物技术、独资医院等领域的扩大开放试点,目前已有一批项目落地,试点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将积极稳妥扩大试点,并继续推进有关领域开放,同时将切实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并着力破解市场准入中“大门开、小门不开”的具体问题,让外资企业“既准入又准营”。
去年以来,商务部已组织召开了40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推动解决了1500多件外资企业困难和诉求。下一步,将继续办好圆桌会议,开展“服务保障进外企”专项走访活动。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活动中,坚持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竞争,为外资企业提供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透露,面向未来,中国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导向是一以贯之的。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相关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例如,高标准落实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标准制定、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加强服务保障,持续开展服务外资企业专项行动,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外贸态势稳中有进
上海海关8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上海市进出口总额3972.4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5%,自今年2月份以来已经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前7个月,上海市进出口总额2.55万亿元,增长3.4%,较上半年增速提升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7月份上海市出口1706.8亿元,规模创今年单月最高,增长8.5%,今年以来单月出口均实现正增长;进口2265.6亿元,增长10.3%,年内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持续提升,为上海市外贸注入鲜活动力。7月份,上海市民营企业进出口1641.1亿元,增长35.7%,规模创单月历史新高,增速创年内新高。前7个月,上海市民营企业进出口9823.8亿元,增长25.5%,较上半年提升1.9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8.6%。
从全国来看,根据海关统计的数据,2025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7.3%,进口下降1.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7月份的进出口和出口分别增长6.7%和8%,进口增长4.8%,连续两个月增长。
此外,海关总署8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贸易额达1.7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3.2%。7月单月,我国对阿盟进出口2453.1亿元,增长6.9%。其中,出口1355.4亿元,连续21个月保持增长;进口1097.7亿元,连续9个月运行在千亿元以上。
商务部分析认为,2025年以来,国际经贸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在这样复杂的大背景下,中国外贸保持稳中有进态势,累计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前7个月实现3.5%的增长,量质齐升,十分不易。总的来看,政策有力、合作多元、动能释放等方面因素共同汇聚成中国外贸稳步向前的发展动力。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出口增速总体下行的预期下,外部环境波动对进口的影响还会显现,加之“反内卷”会推动部分产能退出,可能会对相关行业原材料、资本品进口需求产生一定影响,近期进口回升势头能否持续将主要取决于国内大力提振内需的政策力度和效果。预计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国内稳增长政策会显著发力,将对进口增速有一定支撑作用。
去年四季度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多轮稳外贸政策,围绕培育外贸新动能、加强公共服务、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稳就业等方面持续强化政策保障。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优化出口退税政策,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
广开首席产研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表示,在稳外贸方面,除今年以来正在积极落实的一系列政策,建议还可由财政部、进出口银行等部门合作设立稳外贸发展基金,引入商业银行、信托、基金、实体经济上市企业等机构投资,带动社会资本参与股权类与债权类投资,专项支持出口大省的优质外贸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其提供中长期流动性支持。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强调,尽管面临外部不确定性,但多元稳定的市场、创新优质的产品、应变求新的外贸主体,让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实现全年外贸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