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碳中和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零碳同行者丨邢戈 远景智能零碳业务拓展总经理

第一财经 2025-08-27 13:56:10 听新闻

责编:顾晓燕

零碳实践是难而正确的事,不是短期行为,需要长期主义。

Q:在此次零碳峰会“智启绿能 行致中和”的主题下,您认为智慧创新与绿色能源的深度融合,能为实现双碳目标带来哪些关键突破?结合您的实践和研究,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方向?

A:远景天天和风、光、数据打交道,干的事可以总结成一句话:用比特(数字技术)管瓦特(能源),给地球开一张“绿色处方”。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时代中——智慧创新和绿色能源的深度融合,正在让“双碳”目标从口号变成现实。分享几个我们正在突破的“关卡”:

1. 电网变“聪明”:让绿电不再“任性”

风光发电像“看天吃饭”的孩子,阴天没光、无风断电?很多年之前,风光被很多人诟病为垃圾电,也就是这个原因。但在我们眼里看来,所谓的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电怎么可能是垃圾呢?

  • AI超能力:通过气象数据+机器学习,提前72小时精准预测风光发电量,误差率<10%,让电网调度从“盲盒模式”升级为“剧本模式”。
  • 虚拟电厂“组队打怪”:把工厂楼顶的光伏板、商场的地下储能电池、甚至电动车的充电桩,用物联网连成“能源联盟”。需要电时,一键召唤百万个分散设备集体供电——上海某商业区试点中,这套系统削峰填谷能力相当于少建一座火电厂。
  • 我们的实践: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风电+储能+AI调度组成“黄金三角”,园区80%用电实时绿电直供,成本更低,并且每块产品都有零碳绿码,畅销海外无阻;在赤峰,我们打造了最大的绿氢生产基地,采用绿电直连方案,生产出来的绿色燃料已供巨轮使用,让内蒙草原的风,推动深海巨轮的帆。

2. 零碳产业园:绿色工业的“乐高积木”

产业园曾是碳排放大户,我们从大户出发,先解决主要矛盾,提出了零碳产业园计划。

  • 模块化拼装:像搭乐高一样组合“风光储氢”清洁能源,用智能物联网(如远景EnOS系统)当“总指挥”,实时优化电、热、氢多能流动。
  • 零碳产品“出生证明”:我们给每件产品生成“碳足迹ID”——从铁矿砂进厂到成品出厂,全链路碳排精准追踪。中国制造+零碳认证=全球通行证,帮企业绕开欧美“碳关税”壁垒。
  • 全球复制:从内蒙古沙漠到西班牙港口,远景的零碳产业园已落地10国。英国某园区用这套模式,风电场发的电直接供给电池工厂,物流车加氢也用同一张网——全程零碳,还省了30%能源成本。

3. 千行百业“脱碳术”:连咖啡杯都在减碳!

减碳不是牺牲体验,而是让低碳变酷、变省钱:

  • 潮玩也碳中和:和泡泡玛特联手打造“零碳盲盒”——DIMOO手办用绿电生产,包装用再生纸,碳排靠内蒙古风电场抵消。年轻人抢着收藏:“原来拯救地球这么潮!”
  • 咖啡香的绿科技:星巴克“向绿工坊”店里,空调、咖啡机、磨豆机全部接入远景方舟系统。AI根据客流自动调节能耗,一杯咖啡碳排降了50%,每年省下300吨水——相当于1.5个游泳池。
  • AI赋能:我们正训练“AI碳经理”——它像ChatGPT懂聊天一样懂能源:看一眼工厂电表,立刻给出省电方案;扫遍全国碳市场,自动低价买入绿证。中小企业零门槛变身“减碳达人”。

结语:给地球的“中和”方程式

技术是桨,绿色是帆。在远景眼中,“双碳”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融合题:

  • 用比特驯服瓦特:让绿电更稳定更便宜;
  • 用零碳激活制造:让园区成为绿色工业引擎;
  • 用体验征服用户:让低碳生活成新潮流。

当每一度电都有AI灵魂,每一件商品都有零碳基因,“中和”二字就藏在技术与自然的握手言和里。


2025零碳峰会将于8月29日在上海举办。以“智启绿能 行致中和”为主题,由第一财经与长三角国际绿色发展联盟联合主办,携手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共探绿色转型的破局之道。

▽扫码报名参会▽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