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佛山专场)举行,对佛山市智能机器人产业政策进行解读。
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宋树龙介绍,佛山自2013年起,就已布局、谋划、出台了一系列智能机器人产业政策措施。目前已构建涵盖“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全产业链,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约占全国7%左右,同比增长43.5%,居国内第一梯队。全市超75%的规上企业实行数改智转,累积了海量的制造与产品数据,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机器人训练奠定了坚实基础。印发《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及配套措施。基于佛山产业基础和趋势,把智能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引擎来抓,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成为大湾区智能机器人育成创新应用中心。
计划投入不少于5亿元,聚焦智能机器人的控制器及控制系统、减速器及传动系统、传感器及视觉系统、高性能电机、灵巧手及末端执行器、本体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单个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本领域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中心,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1000万元支持。对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200万元支持。全面梳理智能机器人企业清单,建立“一企一档”,构建智能机器人“一核两翼五组团”整体产业空间布局,提供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的产业孵化空间,租约期内实行阶梯式租金扶持。对企业自主研发、公开发布的垂类模型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
在制造、医疗等领域挖掘遴选一批应用场景,对场景中应用的首台(套)机器人整机,给予最高100万元资金支持。每年发放不少于2000万元算力券,支持企业开展智能机器人模型训练等。鼓励企业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单个数据集给予最高30万元支持;发展数据标注服务企业,单个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支持。引进培育一批具备人工智能等复合型人才,每年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培训,给予50万元支持。设立智能机器人产业方向子基金,规模不少于35亿元,投向覆盖项目种子、天使等全阶段。
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贡献超百万亿元,有望成为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
在被问及特朗普新政策相关风险时,许多投资者、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一再提到“不确定性”和“未知领域”。
深圳人工智能产业持续蓬勃发展,现有人工智能企业2200余家,企业创新能力活跃,产业生态健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浙江还同步推出三大保障举措:建设“平台+产业”综合服务站,选配人工智能辅导员,搭建一批合作对接平台,助力企业运用AI技术挖掘新商机。
科思科技、东杰智能20%涨停,山河智能、能科科技等涨停,万里马、阳光诺和等涨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