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二十六日,笔者一直关注的全自动酥油茶壶在日喀则市城北街道幸福社区藏族居民卓嘎家带来了欢笑。只见这只不锈钢桶内翻滚着褐红色的茶水与乳黄色的酥油在高速搅拌中完美融合,化作一壶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酥油茶。这台全自动酥油茶壶是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央代表团向西藏赠送纪念品之一;不仅体现关怀、更是民生福泽!

今年是上海对口援藏日喀则三十周年,无数学校教师、白衣天使和各类工程师、科研骨干们纷纷接力奋战在雪域高原。缺氧不缺精神,是上海援藏者公开的神圣拼搏信条。不过我自己当年去了青藏高原考察后,总觉得援藏者的餐饮得吃饱喝熟才能更凝聚战斗力。而世界屋脊苛刻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制约,电饭锅、电热壶等一般餐具无法做熟食品和水。我曾经向上级部门提交过专题型报告,希望能够科技攻关解决这一高原生活难题;近年终于传佳讯!
最早就是在二零二三年秋,西藏当地的经济学家就很新奇地发现某款新品即将红火。即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的浙江尚厨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研发工程师,受国家援藏战略和前赴后继援藏者忘我情怀的感召;决心攻克海外工程师束手无策的难题!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设计图纸、制作模型、开展实地测试,青藏高原全自动酥油茶壶的立项研发工作很快进入了实施阶段。当年九月,高原全自动酥油茶壶的研发团队还专程来到西藏,在部分高海拔地区进行了各项检测试验。团队抵达海拔4300米的当雄县当曲卡镇居民家征求意见,再到海拔4800米的当雄县纳木湖乡;在一家藏餐馆里,顾客们品尝到了这款新式酥油茶壶制作出来的新鲜酥油茶。研发团队把在高原测试采集到的各项数据,以及在群众中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带回研发总部,并专门设置了高原环境模拟试验箱即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研发完善。
而西藏尚厨炊具科技有限公司,则于2022年7月在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成为第一家落地西藏的炊具生产企业。公司现有汉族、藏族、彝族、羌族等7个民族的员工116人,解决本地大学生就业38人,现有5条生产线、4条组装线、1条预备线,实现本土化品牌、本地化生产,并在西藏7地(市)建立170多个销售网点,年产各类产品100多万只,年销售产值近3亿元。而在今年西藏自治区六十华诞前夕,其所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全自动酥油茶壶就被选为中央代表团的贺礼。由于海拔高、气压低,长期以来、西藏当地居民面临饮用水沸点低、食物难以煮熟、普通高压锅不适用高原环境等困扰。而富有志气和潮气蓬勃的民企研发者慷慨陈词——“我们要彻底解决高原地区水壶不能把水烧到100摄氏度的问题”。经全面测试和日喀则居民家庭普遍投入实用的效果观察,餐饮沸点难题已彻底攻克!
八月二十七日,今年开始援藏的徐汇中学数学老师马云豪、夜里给担心他在日喀则生活困境和餐饮不熟的儿子回信;告知了中央代表团的这份情谊厚重的贺礼和体现的新功能。马云豪如今是上海援建的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副校长,回信中告诉即将初二的儿子:“刚刚结束一天的教学工作,坐在办公室里,窗外天色渐暗。就在这时,我收到了你的信。读着你写下的每一句话,我仿佛看到你坐在书桌前认真写信的样子,心里又暖又骄傲。你对西藏有了新的认识,也更理解爸爸的选择,这份心意,我真的是很感动。你说读懂了爸爸的追求,其实每次我站在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的校园里,看着藏族孩子们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就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我们学校是上海援藏重点支持的学校,前身是1981年建校的南郊小学,2005年在上海直接帮助下增设初中部,2009年又办了高中部,如今已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这些年来,在一批批援藏教师的努力下,学校的硬件和教学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张小波叔叔2022-2025年援藏结束后,又主动申请再留三年;姚雪青叔叔、赵冀辉叔叔也都曾在这里奉献过青春。和他们相比,爸爸做的还远远不够”!
回信透露:“你在信里建议我和八院援藏医生多交流,其实爸爸最近正打算去萨迦县看望田相龙、汤文俊医生。那里海拔比日喀则还高,冬天更冷、风更大,物资运输也更困难即条件非常艰苦。我还认识了上一批援藏的八院外科黄雄医生,他是徐汇区医疗队核心成员”!
这对徐汇中学父子援藏通信中提及的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黄雄,正好也是我认识的先锋骨干;他在雪域高原创造的诸多手术奇迹,已经成为上海援藏佳话。黄雄曾经告诉我:突破青藏高原固有的生理性条件限制,是其和其他白衣战士的共同追求。如萨迦县的藏族同胞普尺视力几乎为零,她在黑暗中生下了女儿,却连孩子的脸庞都无法看清。而在二十多年后,她接受了来自徐汇区的上海援藏医生手术,终于看见孩子的脸。而黄雄本人,在刚刚过去的365天里缔造了诸多首次。如他主持筹建的内镜中心运行首月即完成百例无痛检查,带教的藏族医生已能独立操作基础项目;创新的“手术示教—模拟训练—临床督导”培养模式,让当地医护团队逐步掌握胃肠肿瘤规范诊疗全流程。更深远的是,随着化疗科在萨迦县中心医院同期落成,萨迦的群众终于能在雪域家园完成肿瘤全程管理。告别当地同事回沪前夜,黄雄再次走过挂满哈达的医生办公室。他很自豪的是那些已经能独立开展二级手术的徒弟、诊疗台上新增的超声刀、电子病历里完善的手术模板……这些已扎根当地本土的医疗火种,将会永远驻守在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净土。如今黄雄很谦虚地告知:“参加医疗援藏的意义,我觉得不是自己秀技术,而是想方设法扶他们一把,最终还是要靠萨迦本地的医护”!
统计显示: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徐汇区对口援藏工作组紧紧围绕群众所需在萨迦县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共59项,其中眼科23项、口腔科10项、中医科12项。接力正继续!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