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投资收益超200亿净利增长30%,中信证券拟中期分红超42亿

第一财经 2025-08-28 20:33:19 听新闻

作者:周楠    责编:杨佼

中信证券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全线增长。

营收、净利润双双增逾两成,主营业务收入全线增长,券商“一哥”中信证券交出亮眼业绩答卷。

中信证券8月28日晚间披露了2025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0.39亿元、净利润137.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44%和29.8%。目前,该公司是首批交出半年度“成绩单”的龙头券商,并暂居业绩榜首位,并计划按“10派2.9元”的比例,总计派现42.98亿元。

今年上半年,A股震荡上行,市场交易活跃度较高,这让“靠天吃饭”的证券业迎来强有力的业绩支撑,带动自营、经纪业务回暖;同时,上半年三大交易所共受理177单IPO申请,数量较前一年同期增长超4倍,也为券商投行带来更多业务增量。

在此背景下,中信证券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全线增长,证券投资业务表现最突出,当期收入144.97亿元,贡献了超四成营收,经纪、资管业务收入同比增幅均超两成,证券承销业务亦实现了接近两成的收入增长。

随着港股IPO持续走热,中资投行纷纷抢食保荐“蛋糕”。据披露,中信证券香港IPO在手保荐储备项目约140单。中信证券国际上半年营收14.9亿美元、净利润3.9亿美元,同比增幅均在五成以上创历史同期新高。

主营业务收入全线增长

根据Wind统计数据,目前,共有超20家上市券商或券商母公司披露半年报,中信证券的营收、净利润均居榜首。

中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经纪、资管、证券投资业务,收入分别达到93.19亿元、60.17亿元和144.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1%、22.32%和8.15%,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28.21%、18.21%和43.87%。

据此计算,上半年,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总计贡献了超过七成的营收。其中,投资业务贡献最大,占比达到74.26%;经纪、资管、证券承销业务占比分别为37.67%、39.64%和21.94%。

另据披露,上半年,中信证券投资收益达208.99亿元,同比增长126.91%。该公司称,主要得益于金融工具持有期间及处置取得的投资收益增加。

中信证券2025年中报主营收入情况(资料来源:公司中报)

上半年,A股IPO受理数量增加,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共受理177家企业IPO申请,较2024年同期增长453%。其中115家拟赴北交所上市,占比超六成,这让券商投行业务明显回暖,中信证券的证券承销业务收入20.54亿元,同比增长19.16%。

另据披露,上半年,中信证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36单,承销规模(现金类及资产类)1485.28亿元,市场份额19.19%,承销规模排名市场第一;完成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股权承销规模人民币261 亿元,排名市场第一,参与项目包括影石创新、赛分科技、汉邦科技等。

截至上半年末,中信证券员工人数26083人,其中母公司15087人,而在2024年底,这两项数据分别为26043人、15663人。据此计算,上半年该公司员工总数较去年同期增加40人,母公司则减少超500人。

加大香港业务布局力度

今年以来,龙头企业相继赴港上市,港股IPO需求旺盛,也为中资券商提供了更多业务机遇。

数据显示,上半年,香港市场股权融资发行规模419.92亿美元,同比增长490.96%。其中,IPO发行规模137.03亿美元,同比增长673.95%;再融资发行规模282.89亿美元,同比增长430.25%。

中信证券在半年报中称,包括该公司在内的中资券商,加大香港等地区的业务布局力度。

中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完成30单境外股权项目,按项目发行总规模在所有账簿管理人中平均分配的口径计算,承销规模29.89亿美元,其中,香港市场IPO项目18单、再融资项目9单,承销规模28.85亿美元。

同期,中信证券拿下了多个“大单”,包括年内首家“A+H”公司赤峰黄金的港股上市、2022年以来最大规模港股“18A”IPO映恩生物IPO、全球汽车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闪电配售比亚迪配售等项目。

另据披露,上半年,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中信证券国际实现营业收入14.9亿美元,同比增长53%;净利润3.9亿美元,同比增长66%,经营业绩创历史同期新高。

中信证券还在半年报中披露了分红预案,计划“10派2.9元”现金分红,合计派现42.98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32.53%。这是该公司连续两年开展中期分红。相比2024年中期,此次的每股派发金额从2.4元提升到2.9元,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从35.57亿元提升到42.98亿元,分红金额同比增超20%。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