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为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提供指引,如何通过AI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事实上也在成为未来关乎民生福祉的话题。
《意见》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这同样是协同办公软件加速拥抱AI的一年。钉钉创始人陈航(无招)近期回归钉钉,开启钉钉AI1.0版本,飞书、企业微信都在近期推出了智能表格功能,让Agent加入到数据洞察、企业决策辅助之中。
“我觉得用AI提升效率可能是属于上个时代的事了,用AI实现生产力变革才是真正的AI工作方式。”无招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伴随着AI时代的到来,中国企业也在加速探索、竞赛AI时代下的新办公图景创新。
AI重塑工作流程
进入2025年,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将AI放入内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梳理的思考中。IDC预计,到2027年,智能体将彻底革新企业中工作任务分配与执行的方式,预计将影响G2000(全球最大的2000家上市公司)企业中至少40%的知识性工作。
2024年,第一财经曾报道一汽联合阿里云通义千问打造的大模型应用GPT-BI,彼时,将大模型用于企业内部销售数据的梳理、产品开发研判等就已受到企业关注,一汽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大模型可以把业务单元的传递关系从传统关系型变成数据相似型,改变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不过,当时这样的尝试更偏向于大模型厂商为重要客户的定制化服务。
如今,协同办公软件们接过了万千企业客户以更低成本用AI重塑工作流程的需求。
今年7月,钉钉在飞书发布会的前一天率先发布了AI表格功能,并推出“表格即文档”功能,可以有效整合企业日常运营中大量的非结构化信息并理解、生成多模态内容。飞书则在次日更新了AI与多维表格功能,宣布飞书“多维表格”将登陆钉钉、企业微信,打破协同办公封闭生态,并升级知识问答等多款 AI 产品。随后,企业微信也推出了5.0新版本,企业可通过智能表格管理微信上的客户,推出智能搜索、智能总结、智能机器人三个核心AI功能。
三家在AI产品上比拼激烈。飞书CEO谢欣一度在采访中放话,称“飞书多维表格肯定领先钉钉超过12个月。”
最新的战况是,钉钉又在8月25日推出了钉钉One、企业AI搜索引擎“AI搜问”、AI表格、AI听记、智能硬件DingTalkA1等超过10款AI产品,无招强调“做AI不能傲慢”。
但事实上,尽管打法上有着一定差异,但在AI表格、智能搜索、自动摘要等能力方面,三家都在竞相完成“占位”。
伴随着AI功能密集发布的,是三家应用都希望树立AI心智的迫切,去年走访诸多行业论坛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从能源、广告乃至到传统纺织行业,中国企业家对应用AI普遍保持着高度关注,但对应用成本相对谨慎。
无论是钉钉、飞书还是企业微信,都在找到办公场景下的AI能力“演示”渠道,行业整体加快着AI赋能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可视化,同时引入Agent打造办公软件中的人机协同交互入口,降低交互门槛。这一年,伴随着协同办公软件的AI产品开发,企业办公流程的AI化门槛是显著降低的。
比起去年的“数字员工”,今年行业显然更强调AI在具体场景下辅助人类工作的能力、对信息、数据处理方式的创新。而竞争也在逐渐转入具体功能下的需求洞察、能力升级,例如钉钉将文档融入表格、飞书实现单表图可实时分析1000万行数据,企业微信做了唯一一个能连接微信的智能表格。
但另一方面,三家应用在整体功能上的差异化实际上并不大,人机协作的模式也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找到具体行业的垂类需求开发、加强核心功能的差异化等仍是三家的共同挑战。一定程度上,来到AI时代,协同办公应用们都才刚刚站在起跑线上。
AI办公的未来图景
不过,在AI与工作流的思考上,中国企业、办公市场都在加速探索面向未来的模式创新。
“先求量,再求质。”山东魏桥创业集团CIO马法红这样形容一家传统行业公司拥抱AI的决心,他们鼓励全员应用AI,对工作场景进行了最大量、快速的收集和整理,以此识别出AI应用的高频次高价值的场景,再去做深。这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中国企业对AI的容错率,马法红说,管理层相信AI不会颠覆传统行业,反而会让拥抱AI的企业在新的竞争周期中胜出。
“现在做广告投放,如果没有AI和算法加持,是很难做得好的。”Moloco 大中华区新客业务高级总监Bruce则明显感受到与中国公司合作,用人工智能优化工作流程的重要性在提升。
Moloco介绍,作为一家广告科技公司,从工作流程来看,他们会通过完成SDK集成与流量池打通,进行算法验证,以AB测试对比厂商自投与Moloco代理投放效果,再针对用户地域分布特征等预测市场,实时调整投放策略。在寻求与更多中国厂商合作中,企业都会思考如何利用AI整合分散的流量,提升广告变现能力,优化广告主的投放效果和 ROI。
Bruce认为,不同公司的AI应用能力存在差异,关键在于怎么用、怎么调、怎么持续优化。“这就像在一个班上,大家都用同样的教材,但还是有成绩好和不好的学生——关键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怎么学。”
在如何调动千行百业的工作流程AI化方面,值得关注的是,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正在展开不同的战略构想。
回归阿里四个月中,无招以“狠人”角色引起了诸多争议,他治下的钉钉要做的是AI“大改”。他强调的是“不是AI怎么服务人,而是人该如何服务AI。”这意味着,钉钉更强调“全面重构”,例如钉钉One的推出就是在尝试让人把工作流程交给AI,改变了传统“人找事”的办公模式,由AI去思考工作流程、梳理业务流向。这对许多行业,尤其是组织架构缺乏标准化的中小企业或许有着“颠覆性”的价值,但钉钉的AI思维落到形形色色的具体行业中,究竟能够多聪明且科学仍待检验。
向来更强调大客户及先进行业的飞书则更强调具体功能的能效检验,高客单价的飞书更擅长企业的定制化服务,也强调AI功能的“真能用、可落地”考核。此前,飞书发布了行业首个“AI应用成熟度标准”,把AI应用成熟度分为四个等级,给客户合理预期。这意味着,在具体功能场景中的做深、做优或许将成为飞书的一大方向。
“我们希望AI不要改变用户的日常工作流程,而是融入这些流程,让用户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使用AI。AI也要与最高频和刚需的场景结合。”企业微信AI及海外产品负责人Bobby则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入AI等新技术不一定会让产品变得更高效。继续与微信生态资源的整合、降低AI融入工作流的门槛是企业微信的未来打法。
许多路径最终会通往何处仍待揭晓,但一个趋势是,AI正在打开智慧办公更为广阔的市场。中研普华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智慧办公市场规模已达1353.4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768.16亿元并保持约35%的年增长率。在AI浪潮下,协同办公领域的竞争正在告别旧模式,也在迎来更多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