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万平方米闲置商铺变身孵化空间,武汉光谷重构创新创业生态

第一财经 2025-09-02 14:37:28 听新闻

作者:周芳    责编:杨志

三年培育500家硬科技企业,孵化5家独角兽企业。

从10万方物理空间的“硬支撑”到AI全栈服务的“软赋能”,从10亿元创投基金的“风险共担”到“拨转股”机制的“循环造血”……光谷重构创新创业生态,全周期配套科创服务,让创业者“轻装上阵”。

图片来源: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武汉交通”微信公众号

9月2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对外发布《东湖高新区关于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高地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及《东湖高新区关于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高地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勾勒出光谷未来三年创新创业生态升级的发展蓝图。

力争到2027年,光谷实现四大“高价值”目标:关山大道片区成为华科大科技成果转化共聚原点;累计培育500家技术壁垒高、市场潜力大的硬科技创业企业,孵化5家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企业;各类创投基金累计投资400家高水平创新创业企业,建成20家高质量专业孵化器;累计组织创新创业活动不低于300场,打造全国首个AI全栈式双创服务平台。

5万平方米闲置商铺变身孵化空间

作为全国最早探索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的区域,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东湖高新区目前形成了孵化器+天使投资模式、高校+大学科技园模式、工研院+成果转化模式、湖北实验室+产业孵化模式、中试验证平台+专业孵化模式等五种孵化模式。

针对高技术项目“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难题,光谷将率先开展卓越孵化器建设,构建覆盖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孵化加速的全链条支撑。

东湖高新区科创局局长龚学艺介绍称,发挥龙头企业在市场资源、场景应用、共性平台、中试检测、核心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建设产业引领型卓越孵化器;发挥高校院所在基础研究、平台支撑、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建设技术创新型卓越孵化器;发挥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基地)、创新平台等在技术研发、小试中试、检验检测、工程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技术服务型卓越孵化器;发挥知名投资机构和银行在投融资、项目尽调研判、行业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建设金融支撑型卓越孵化器。

力争5年内,光谷在9大未来产业、2大主导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建设10家卓越孵化器,引领示范50家传统孵化器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转型升级,孵化培育5000家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光谷瞪羚企业。

为降低初创企业的创业成本,光谷将展开创新原点引领行动,打造关山大道环华科大创新发展带,将位于华科大南门的汽发社区打造成科创地标项目“原点智绘”,将光谷步行街德国、意大利风情街区域的5万多平方米闲置空间打造成场景验证节点,将关东工业园打造成产业验证节点,将光谷创业街升级改造成高密度创新创业轴线,建设低成本孵化空间、校企联合平台和中试验证集聚区,配备可共享使用的标准化厂房,形成“孵化-研发-生产”完整链条,未来这里将成为华科大师生创业的“第一站”。

除了物理空间的硬支撑外,光谷还推出“创新创业线上服务专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武汉光谷金控集团副总经理钟兴介绍,创业者在专区能一键对接中试验证平台、孵化器,甚至直接投递技术解决方案。通过AI智能匹配、科创大模型和产业智脑等核心技术,可实现“1天确认需求、5天深度对接、15天出具解决方案”的快速全流程服务响应。

“拨转股”让潜力技术敢尝试

在风险共担方面,光谷创新推出“投早投小”基金群与“拨转股”机制,围绕高校院所、湖北实验室、龙头企业等“三点四线”,构建覆盖概念验证、天使、VC三阶段的创投基金群,力争三年投资早期项目不少于400个、金额超10亿元。

其中,“拨转股”机制是在项目原型开发阶段拨付50%,达到市场认可的技术里程碑再拨付50%,后续融资时将前期资金按约定转为股权或退出。龚学艺称,该举措既能给科研人员“试错缓冲垫”、避免股份被稀释,又能让财政资金循环赋能。

近日,光谷“拨转股”机制的首个案例在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落地。该园区总经理常学武介绍,光谷金控、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与浩华磐泽投资公司在今年7月1日签约设立了“喻越磐泽概念验证资金”,三方共同出资4500万元,构建了“社会资本:政府资金:平台运营=1:1:1”的风险共担机制。

“科研人员最头疼的不是技术攻关,而是从‘实验室样品’到‘产业化产品’的中间环节——没钱做样机、没渠道测性能、没人帮对接资源。”常学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合作中,光谷金控以“拨转股”方式每年出资不超过500万元支持项目,华科科技园依托喻越概念验证中心提供全周期孵化服务,浩华磐泽则导入产业资源与渠道,“我们搭建‘多层次资金支持体系’的核心逻辑就是让有潜力的技术被看见、敢尝试、能长大”。

常学武表示,两年来,累计入库高校及科研团队项目93个,从中优选39个进入验证环节,其中8个高价值项目已成功转化83项专利,技术交易额超3000万元。

目前园区正在探索“先投后股”模式:先用财政资金支持项目验证,等团队拿到市场化融资,这笔资金再转成股权。这种模式既帮团队扛过早期压力,又确保国有资产的动态增值。

此外,针对大学生创业,光谷还设立了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以“5+5+10”分阶段模式资助明星项目:准创业阶段支持5万元,完成产品原型与首个客户验证再支持5万元,稳定经营并带动5人以上就业后拨付10万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