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前8个月地方政府借钱约7.7万亿,六成用于偿还旧债|财税益侃

第一财经 2025-09-04 20:45:59 听新闻

作者:陈益刊    责编:杨志

约4.77万亿用于偿还旧债,其余主要用于重大项目建设。

地方政府正加快借钱,将资金投向重大项目建设、偿还旧债,以提振经济、防范风险。

地方政府合法合规借钱渠道主要来自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根据财政部及机构数据,今年前8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约7.7万亿元,同比增长42%,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8月份地方政府借钱规模(0.98万亿元)低于前两个月,但也逼近1万亿元,整体上保持较快发行节奏。

从数据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借钱规模不小。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7个月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之和,不包括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地方举债收入等)约9.8万亿元,而前7个月地方借钱约6.7万亿元,后者占前者比重近七成。

今年前8个月地方政府借的约7.7万亿元究竟花在哪里了?偿还旧债是第一大支出投向。

根据财政部及机构数据,今年前8个月地方政府发行的约7.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中,再融资债券约3.8万亿元,同比增长64%;发行新增债券约3.9万亿元,同比增长26%。

目前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有两大用途,即偿还此前到期政府债券本金,以及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核心是“借新还旧”,拉长地方偿债期限,降低利息负担,缓解地方当期偿债压力,从而让地方腾出资金用于保民生、促发展。

今年地方政府已经发行的再融资债券中,有近2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是当前中央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关键一招,成效明显。

新增债券一般是用于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以稳投资、补短板、稳经济。不过,在一揽子化债政策之下,部分新增专项债也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或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等,被市场称之为特殊新增专项债。

根据公开数据,今年前8个月地方发行的3.8万亿元新增债券中,专项债发行规模约3.3万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年拟发行新增专项债总额(4.4万亿元)比重约75%。新增专项债资金用途中,用于置换隐性债务、拖欠企业账款等特殊新增专项债约0.97万亿元,剩余的2.3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资金主要用于重大项目建设。

今年特殊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超过此前市场预期。此前财政部明确今年发行8000亿元新增专项债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而目前实际发债规模近1万亿元。

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认为,市场认定“特殊新增专项债”主要是依靠未披露“一案两书”的专项债进行统计,用于清偿企业拖欠账款的新增专项债不涉及项目建设,可能同样没有“一案两书”,导致“特殊新增专项债”统计数据超出8000亿元的情况。根据公开信息,目前已经有湖南、云南、内蒙古、青海、河南、陕西公告清偿拖欠款的新增专项债,合计超过1000亿元。预计今年用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的新增专项债额度在2000亿元左右。

从前8个月地方借钱实际资金用途看,用于偿还旧债的资金约4.77万亿元,占借钱总额比重约62%;其余的近3万亿元,则主要用于重大项目建设。

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今年前8个月用于项目建设的近2.3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资金中,约28%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约18%投向交通基础设施,约14%投向土地储备,约12%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约11%投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

与前些年相比,今年专项债投向管理采取了“负面清单”模式,这使得可投领域大幅拓宽,体现在数据上就是,今年允许投向土地储备,且前8个月用于土地储备的新增专项债资金约3240亿元,这笔资金主要是当地政府回收存量闲置土地等,以调节土地市场的供需关系,减少闲置土地,增强土地供给的调控能力,同时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和债务压力,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定。

目前地方债风险总体安全可控。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52.76万亿元,控制在限额(约57.99万亿元)之内。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