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亿华通(02402.HK/688339.SH)、国富氢能(02582.HK)、国鸿氢能(09663.HK)、重塑能源(02570.HK)在内的多家氢燃料电池头部企业已全部披露完半年报。
结合上半年业绩表现看,随着行业从“政策示范驱动”向“场景商业化驱动”转型,氢燃料电池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和商业化考验更为严峻。但同时,随着这些公司向国际市场开拓、应用场景多元化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等方向发力,氢燃料电池企业持续亏损的困境正被一点点打破。
增利不增收
今年上半年上述四家公司营业收入整体下滑。国鸿氢能、亿华通跌幅居前,分别同比下滑55.7%、53.25%至5888.3万元、7192.9万元;国富氢能同比下滑19.2%至1.09亿元,重塑能源同比减少9.9%至1.07亿元。
关于收入下滑,上述公司解释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氢燃料电池行业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新扶持政策落地周期与市场预期存在时间差,短期内影响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节奏,造成市场销量承压;二是下游客户在补贴政策逐步优化背景下,对整车成本控制要求更高,推动产业链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企业为消化库存或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价格策略,加剧产品价格下行压力。
受市场环境下行影响,多家公司主力产品量价齐跌。例如,亿华通营收中占比超七成的燃料电池系统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52.7%至5064.2万元;国鸿氢能的主力产品氢燃料电池系统上半年收入同比大降72%至3665.1万元。
“燃料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整体下降,行业规模缩减。基于当前流动资金状况考量,公司采取了审慎的营销扩张策略。”在解释上半年产品销量减少时,亿华通在半年报中这样说。
氢燃料电池系统主要应用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交通领域。受2020年氢燃料电池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相关政策催化,产业投资风起。但由于氢燃料电池及制氢成本高、加氢站布局不够,据香橙会研究院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1364辆,同比下降47.2%;累计销量1373辆,同比下降46.8%。
不过记者注意到,上半年除了亿华通之外,其他三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减亏,幅度在13%-28%不等。亿华通归母净利润虽持续下滑,但同比亏损幅度已降至近四年来同期中报披露的最低水平。
究其原因,国富氢能表示,上半年公司收回部分大额应收账款、政府补助和电费收入增加、其他收益增加及亏损收窄,以及各项成本开支减少,导致亏损规模同比去年减少20%至8924.8万元。
困扰行业久矣的应收账款问题似乎正逐步得以解决。截至今年6月底,亿华通、重塑能源、国鸿能源应收账款余额较上年底分别下滑3%、7.8%、4.9%至21.3亿元、21.57亿元和16.4亿元。亿华通高层在昨日召开的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将持续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积极与整车厂商合作,改善回款状况。
“第二曲线”成效初显
“燃料电池汽车年推广量不足万辆,行业规模较小,难以支撑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曾在今年两会期间建议,鼓励拓展燃料电池在轨道交通、船舶、低空、航天等场景的示范应用;此外,围绕物流及工业园区,推动重型燃料电池非道路移动机械试点应用。
上半年,不少公司已在氢燃料电池新应用场景上作出成绩。例如,亿华通产品已拓展至冷链运输、环卫及重卡等应用场景,同时也在船舶、热电联供等新领域展开应用;重塑能源也围绕具备低成本氢气资源的区域,推动车辆在高速、中长途的应用,公司称搭载其产品的重卡已能满足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并在特定场景具备经济性。
同时,国内竞争激烈,也让企业盯上了海外市场。
上半年,重塑能源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约160%至1100万元,占公司总营收比重由同期2%提高到10%。重塑能源表示,海外业绩增长主要由于公司围绕欧洲、北美及东南亚市场持续拓展海外业务销售,以及燃料电池产品和技术得到海外客户认可。接下来,公司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策略,聚焦东南亚、中亚、中东、北非等重点潜在市场区域,加强市场拓展和销售网络建设,发挥海外市场订单高毛利的优势。
国富氢能也表示“海外市场对公司业务发展至关重要”。公司已确认了数个具备有利条件和实际可行性的海外优质项目,包括加氢站、制氢设备制造厂、液态氢设施以及水电解制氢项目。
另外,向产业链中上游延伸也成为企业自救路径。今年3月,亿华通披露重组预案,拟与主营上游制氢业务的中国旭阳集团(01907.HK)双向整合,在氢能制备、储运、消纳和应用场景规模化等方面实现协同。
重塑能源、国富氢能还将目光移向海外制氢市场。前者表示将进一步探索参与海外绿氢生态项目,实现中国绿氢项目经验的复制,推动电解水氢能装备及零部件等产品销售;后者称其上半年已向印度客户交付首批示范用碱性水电解制氢成套设备,初步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
国家能源局称,试点项目是为了促进绿色转型,推动绿色液体燃料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行业人士认为,随着越来越多风光氢醇氨大型项目落地投产,国内风电、光伏项目将开拓出新的就地消纳模式。
商业场景创新、全球化布局提速、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正成为氢燃料电池企业的破局密码。
隆基绿能(601012.SH)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如果碳中和的目标不改变,绿氢的发展逻辑完全没有变化。
交易完成后,亿华通控股股东预计变更为旭阳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旭阳集团实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