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迎来了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意见》从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壮大体育经营主体、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20条举措,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9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这是适应体育产业发展新趋势作出的新部署,为下一阶段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意见》总体发展目标清晰,下决心做强体育消费市场。既强调增强人才、金融、场地等要素的支撑力度,又强调行业融合、区域协调、数字赋能等创新举措,为体育消费持续扩大提供坚实基础,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激发体育消费活力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新兴业态加速兴起,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在“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热潮的推动下,体育消费从传统的体育服装、鞋帽、器材等商品消费,逐步扩展到赛事观赏、健身休闲、体育旅游等服务消费。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的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销售同比增长了22.2%,福建、四川、广西等7地监测的500余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场均消费超3000万元。
赛事活动、体育培训、健身休闲成为消费的新热点。7月6日至9月2日,“浙BA”共举办赛事280场,累计观赛人数近92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了710万元,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0亿元。飞盘、“新三板”、攀岩、滑雪、越野跑等小众潮流运动兴起,带动相关装备和培训市场火热。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下一步,将增长优质供给,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落实优惠政策,激发消费活力。深化“体育+”融合发展,推动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营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消费场景。发展数字体育新业态,开发智能健身装备、虚拟现实运动及在线健身课程,拓展消费的时空边界。
体育消费是服务消费的重要领域,促进商旅文体健多业态融合发展,对于提振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孔德军在吹风会上谈到,将持续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体系,加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深入落实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开展城市商业提质工程,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改造提升步行街、商圈,将商旅文体健资源要素串点成线,培育“旅游+”“美食+”“体育+”“演艺+”“会展+”“电影+”等融合消费新增长点,让消费者收获更多元、更及时、更满意的消费体验。
打造户外运动产业新增长点
随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冰雪、山地、水上、陆地、航空等类型的户外运动项目蓬勃发展,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陈俊表示,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康新需求,对于促进绿水青山更好向金山银山转化,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积极意义。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是体育产业中增长最强劲的领域之一。
“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部门研究出台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连续举办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并于今年年初报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国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陈俊表示,下一步,将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从规划引领、目的地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继续推动打造户外运动产业新增长点。推动将发展体育产业和户外运动有关内容纳入“十五五”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把发展户外运动作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工作统筹部署。在总结现有发展成效的基础上,与体育总局共同研究制定新一轮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支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陈俊还谈到,统筹好中央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等渠道的资金,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企业加大信贷投放,通过“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基金等支持开展户外运动相关活动等,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到户外运动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