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原创”,施耐德电气持续加强在华本土化战略|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9-12 14:11:05 听新闻

作者:陆如意    责编:杨倩雯

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全球多极化等趋势正重塑当前产业格局。

“施耐德电气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日前,第一财经记者参加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时,来到了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下称: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冒飞飞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深度的本土化战略。

植根中国38年来,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最重要的供应链基地之一和四大研发基地之一。目前,施耐德电气在华已建成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包括1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2家世界级“灯塔工厂”,并与核心供应商一起构建了端到端绿色供应链体系。

“本土化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更重要的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本土化。”据冒飞飞介绍,公司在中国设立了五大研发中心,拥有2200余名研发工程师和超过3000件专利,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乃至“中国原创”的跨越。

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全球多极化等趋势正重塑当前产业格局。

其中,人工智能已成为智能制造中的关键推动力。“通过AI模型,可提前判断设备健康状态,实现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冒飞飞以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的经验向记者介绍称,这种能力显著减少了停机时间,提高了生产系统的可靠性。

“随着工厂自动化率提高到74%,公司对蓝领员工的能力要求也从单一技能转向复合型技能,”冒飞飞表示,通过AR技术、AIGC大语言模型等工具,员工故障修复时间减少了30%,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据施耐德电气介绍,公司持续加大在华研发投入,除了上述五大研发中心外,近年来更是连续落地“数字配电中国研发中心”等一系列世界级研发机构,其中该公司2023年在北京成立的AI创新实验室,研究方向覆盖了计算机视觉、时序建模及优化决策等多个领域,致力于前瞻性AI技术的研究和工业场景的深度应用探索。

施耐德电气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中国中心”战略,以绿色化、智能化为方向,与中国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同成长。

“施耐德电气理解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创新驱动,打造数字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通过发展高科技、高能效、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化和绿色低碳双转型,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进程同频共振。”冒飞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