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餐厅吃保质期24个月的有机速冻西蓝花吗?
近日,网红企业家罗永浩指责餐饮品牌西贝部分菜是预制菜且贵,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而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则回应称西贝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
12日下午,西贝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信中称,经确认,罗永浩在微博中对西贝的指责不实。西贝称,针对所涉菜品在门店端的实际制作方式,现将罗永浩吃的13道菜品具体制作过程的“作业指导书”正式向全社会公布。随后西贝开放后厨,从记者等现场采访视频来看,西贝儿童餐使用了保质期24个月的有机速冻西蓝花,保质期9个月的腌制鸡翅,儿童牛肉焖饭则使用保质期9个月的牛肉酱;西贝羊排可用三餐,即可以隔夜食用;西贝面筋则采用保质期12个月速冻凉皮,且在未开封状态下放进沸水煮熟和蒸熟等等。而十三道菜品中的原料也有包括采购来的腌制过的大黄鱼、牛肉等。
在西贝创始人眼里,西贝后厨的上述操作不属于预制菜。由于目前中国并没有预制菜详细国家标准,因此西贝的菜品中是否存在预制菜的争议,仍有待于国家后续出台详细国标来加以界定。
但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之前,笔者认为相关餐饮企业应该保障消费者对“原料来自何处、如何制作”的知情权。
中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已超20年,且体量还在不断扩大。消费者对预制菜风味、营养和安全存在诸多质疑,目前国标缺失也加剧了这一质疑,此前一些小学生食堂采用预制菜引起家长强烈反弹,而此次人均消费100元左右的西贝餐食事件,无疑也折射了公众这一方面的担忧。
此次西贝事件中,西贝采用了预制工艺的原料菜品,或用了预制菜,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因此此次西贝开放后厨是值得称赞的,让消费者能去了解相关菜品的具体原料、制作工艺等。在获知这些信息之后,消费者会作出自己的选择,比如是否要带孩子吃保质期24个月的有机速冻西蓝花,即使它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无论西贝事件最终结局如何,这无疑是消费者对保障自身舌尖上知情权的一次大觉醒,既能推动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并鼓励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明示,同时,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愿意让消费者知道食材的来源、预制作工艺,不仅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也让消费者吃得明白。
比如,餐饮品牌老乡鸡最近也受到关注,因为它在餐厅的具体菜品上标明了餐厅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三大类别。这一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做法,得到了不少网友点赞。
当然,也希望相关部门加快推进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质量标准,严格把关预制菜生产许可关口,强化监管,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预制菜既非洪水猛兽,也非终极答案,其本质是一种食品工业技术,它的真正价值,取决于我们如何认知与使用。
尽快明确预制菜国家标准,推出餐厅分级分类规定,并控制深加工比重。
真正重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把控预制菜的品质,预制菜生产企业和餐饮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能有丝毫懈怠和疏忽。
餐饮门店是否使用预制菜,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
本次纷争的原因之一还与顾客端和品牌端对于预制的理解不太一样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