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扩内需工作重点明确:服务于民生,服务好民企

第一财经 2025-09-14 21:33:08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刘晓雷

举全国之力推进“消费大国”建设。

扩大内需是当前稳增长的关键举措。近期相关部门密集发声,下阶段促进消费、扩大投资的思路也进一步明确。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日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郑栅洁在报告中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不断释放内需潜力。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也提到,大国经济的独特优势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下一步将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开发好内需这座“富矿”,发挥好牵引力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增活力。

经济工作进展顺利

郑栅洁在报告中提到,从目前掌握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以及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经济增长、就业、消费、外贸进出口、居民收入、基本养老保险、粮食能源生产、绿色生态、金融等指标进展顺利。

他介绍,从工作成效看,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及时发力显效;国内需求全方位扩大;产业发展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扎实有力。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平稳运行,但也要看到外部冲击掣肘和内部风险挑战交织影响持续加深,我国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郑栅洁谈到,从外部影响看,全球经济稳定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对我外溢影响更趋复杂。从国内情况看,扩大内需仍面临一些制约,供需关系失衡矛盾突出;一些行业“内卷式”竞争,企业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持续凸显,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弱项;重点领域风险化解任务较重,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压力仍然较大。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郑栅洁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统筹推动物价水平合理回升、社会就业大局稳定与经济增长,稳住经济基本盘,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不断释放内需潜力

在不断释放内需潜力方面,报告指出,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清理限制性措施,出台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措施。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优化机制拓展投资增量,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稳妥有序推进雅下水电工程、三峡水运新通道、沿江高铁、重大核电项目建设。实施好育儿补贴制度。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多名委员都关注到报告提出的下一步将采取的不断释放内需潜力的措施。针对如何更好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委员们给出了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蒋卓庆表示,建议加快推进我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建设,组织开展“十五五”大力提振消费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重点围绕关系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我国消费市场建设和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问题,研究提出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重大战略、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举全国之力推进“消费大国”建设,极大地激发消费意愿,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消费需求,使其成为破解我国面临风险挑战的关键抓手,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应该把消费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翁杰明建议,健全以消费为主导的政策体系和综合环境。他指出,宏观政策的一致性评估,不仅要覆盖新出台的政策,而且要系统清理制约居民消费的存量规定。要切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定下划地方,研究增值税征收向消费端转移的问题,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消费的积极性,引导地方政府像抓投资一样抓消费,像抓生产环节一样抓消费。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日前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将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激发市场活力。在提升能力方面,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在扩大优质供给方面,平稳有序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做好政策接续,加快首发经济、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和实施,分类施策促进文旅、赛事、露营等服务消费。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打造放心服务消费品牌,支持各地方打造亲子化、适老化消费场景。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破解居民消费系统性偏低的关键,在于消除束缚“人”需求释放的制度性壁垒,通过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直接撬动服务消费增长。创新弹性工时和休假制度,适度增加假期总量。破除服务业供给壁垒,畅通市场准入,强化标准引领,聚焦“一老一小”、文化娱乐等供给短板,加速新兴消费业态扩容提质。

让民企敢投资有回报

民间投资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对稳增长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

9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民间投资对稳就业、稳经济具有重要作用。要聚焦企业关切的突出问题,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一批务实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要拓宽民间投资空间,支持民间资本加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

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今年前7个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5%;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3.9%。

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民间投资增长19.6%,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8.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投资增长8.1%,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5%。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显然民间投资负增长还是受到房地产等过剩行业的拖累。期望民间投资正增长,政府和国有投资在竞争性、市场化领域就应该避免进行不必要投资,避免挤压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市场准入是经营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前提,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国常会强调,要严格落实招标投标领域相关制度规定,保障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留份额,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对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破除限制民间投资的各种隐性壁垒,加强创新支撑和融资支持,完善服务体系,让民营企业敢投资、有回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史耀斌指出,现在扩大内需、增加消费、解决就业都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领域、生产服务行业投资增强等都需要。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扩大投资、拉动消费、解决就业方面仍然有潜力,需要采取各种合适的方式来加以积极促进。关键是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到实处,使民间项目投资拉动消费、扩大就业,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国家发改委日前透露,将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举措,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对铁路、核电、油气管道等领域重大项目设定民间投资参股比例的最低要求,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滕泰表示,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加快解决造成民间投资下滑的各种营商环境等深层次问题,也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民间投资变化,在国内冷静对待产能过剩领域的投资下滑,全面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民间投资,通过全方位提振消费、繁荣资本市场来扩大民间投资,在国外支持民营企业全球化投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