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财社论:利益共振方能同舟共济

第一财经 2025-09-16 21:38:10 听新闻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刘菁

承诺要变成可执行的行为,还有很多路要走。

承诺要变成可执行的行为,还有很多路要走。

1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针对6月车企做出的“60天账期承诺”中出现的账款支付涉及环节多、流程复杂、供应链管理体系差异等问题,规范账款支付流程。倡议围绕订单确认、交付与验收、支付与结算、合同期限等四个方面展开。

倡议是对“60天账期承诺”执行情况的针对性回应,凸显中汽协对市场现实情况的敏感适应能力和动态调整能力。这些举措反映出车企落实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做出的切实努力。

车企在执行落实过程中的不尽如人意,并非故意使然,其背后存在许多现实困境,因为车企践行承诺做出的改变,涉及自由现金流在车企生态链的重新匹配和校对,这势必改变整个行业的运作生态;尤其是近年来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产能利用率和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这种改变势必带有“刮骨疗伤”特征。

这些问题较难通过承诺和倡议改善。当前值得注意的是,要从过去几年房地产开发商的规范治理中吸收经验教训,当时为治理开发商占有挪用购房者预付款、避免房子烂尾,各地相关部门收紧了开发商占用预售款的门槛,其结果是直接打破房地产开发商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和低成本的运营模式。

通过上下游供应链的资金占用、垫资供应,本质上是供应链融资,类似于集群信用担保,这种方式迅速为整车企业汇聚了竞争性资源,对极速扩大产能和占领市场份额具有助推作用;但这也使汽车行业的竞争变成了一荣俱荣的集群化竞争,即一旦整车厂在竞争中胜出,倚重它的供应商也将享受胜利果实;反之如整车厂失利,其供应商也将随之“沉没”。

这种商业运营模式使得所有整车厂都开足马力扩大产能,大打价格战,陷入“卷不死就要用力卷”的循环,所有卷入其中的企业也不得不为整车厂的市场竞争贡献力量。

正因如此,“60天账期承诺”等一系列试图打破这一运行逻辑的求变之策,要真正落地,知易行难,中汽协倡议要落地也需要更多压力测试,何况订单确认、交付与验收、支付与结算等方面,存在很多可自由裁量空间。

有效疏解这种商业竞争生态,需要围绕一个核心,就是如何打造激励约束兼容的集群利益共享机制。这可从内外两个维度设计缓释策略:

集群内部利益协调机制,就是改供货交易模式为事业合伙人模式,即整车厂不仅向供应商支付商品和服务价款,而且根据其贡献程度为供应商让利其部分销售利润,以此作为对占用供应商资金的一种补偿允诺,同时不仅从供应链而且从收益结构上与供应商深度链接,这种车企销售利润分享可采取参考逆贴现的定价策略,这意味着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可变相转化成其投资活动现金流。

集群外部利益协调机制,可借鉴和探索日本的主银行制模式,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供应链金融创新活动,强化供应链投融资的便利度,这将为供应商带来新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减少其融资渠道有限等问题。

而上述策略更多还是权宜之计,治本之策是加速汽车领域市场化竞争,尽快取消相关政策补贴,激活市场优胜劣汰,让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市场。打开市场竞争性退出渠道,汽车行业才能真正走出内卷,健康发展。

承诺也好,倡议也罢,可信方能萌生应变之道,可信是淬炼后的重生,是随机游走在破与立之间的精灵,车企账期允诺不在乎单纯的执行能否到位,而在于能否在打破既有利益格局下,为各方在利益结构的重塑和重构中,有效缓释和管控好各自的风险,做到利益有维护,风险有管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