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落地,未来两年年均增长4%左右

第一财经 2025-09-22 13:51:26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胥会云

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正在陆续出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22日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称《方案》),明确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在4%左右。

《方案》聚焦强治理、优供给、促转型、扩消费、增合作等,共提出5个方面10条具体举措,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为中国钢铁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指明实施路径。

工信部表示,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对稳定工业增长,支撑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钢铁大省要发挥带头作用,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行业协会要在遏制恶性竞争方面积极作为,组织企业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形势,严格落实国家产能产量调控等政策;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引导企业逐步建立自律机制,着力营造依法依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张龙强分析,《方案》总体是2023年版《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延续,将成为近两年推动钢铁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指南。将进一步稳定行业发展预期,对钢铁行业实现“十四五”平稳收官、“十五五”稳健起步具有重要意义。

行业稳增长压力大

近年来,钢铁行业持续下行,稳增长压力较大。房地产用钢需求短期难以回升,传统建筑用材需求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对需求贡献潜力降低,汽车、造船等制造业需求虽有所增长,但难以弥补传统建材减量。贸易摩擦多发频发,钢材直接出口不确定性增加。供给能力仍然处于高位,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近年行业处于微利状态,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数据显示,2024年钢铁行业利润662.9亿元,同比减少42.6%,行业亏损面较大。今年1-7月,钢铁行业虽然实现利润830.3亿元,但行业稳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

当前,环保和双碳约束进一步趋紧,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更趋紧迫。工信部称,2025年底前全国80%以上的钢铁产能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今年也是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第一年。钢铁企业持续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改造,以及后期运维均需要增加投入,带来较大资金需求。

《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量的增长方面,提出了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发挥好支柱产业的压舱石作用,守住稳增长的底线,同时又要促进行业经济效益的回升,避免持续下行的局面。

在质的有效提升方面,引导行业和企业破除粗放的产能扩张、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更加注重促进市场供需平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张龙强表示,当前,钢铁行业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失衡是影响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矛盾。《方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强化供需两端协同,部署调控供给总量、优化供给质量、拓展消费需求、促进改造升级等具体举措,扎实推动实现市场供需动态平衡,有效稳定行业发展预期。

早在2023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了《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张龙强表示,上一轮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了行业稳增长的分年度目标。从结果看,投资强度、研发投入、工业增加值增速等方面均已如期达成;受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国内困难挑战叠加等因素影响,在供需保持动态平衡、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等方面,行业发展弱于预期,这也成为新版政策关注和下一步发力的重点。

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新版《方案》部署了5个方面工作举措:加强行业管理,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扩大有效投资,拓展市场需求,深化开放合作。

在加强行业管理方面,《方案》提出,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发布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对发展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炼铁工艺和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给予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支持,促进产业减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在严控产能的同时,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方案》要求,聚焦高端装备、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领域所需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工模具钢等关键钢材,组织钢铁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持续发挥船舶与海工、超超临界等新材料重点平台作用,加快产品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

设备更新是钢铁行业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方案》提出,落实《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加快高炉、转炉、电炉、捣固焦炉、顶装焦炉、烧结机等限制类装备升级及一代炉龄服役到期的老旧设备更新,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改造。推广先进电炉、特种冶炼等高端装备应用。支持有条件地区退出高炉—转炉长流程,发展电炉短流程。

张龙强表示,扩大有效投资,激发创新动能。一方面,推广先进电炉、特种冶炼等高端装备。加快限制类装备升级及一代炉龄服役到期的老旧设备更新。据测算,截至2023年底,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中,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数量和100吨以下转炉数量的占比约为26%、27%,但部分地区明显高于上述平均值。另一方面,加快以绿色化智能化改造促转型,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推进低碳冶金及绿电、绿氢、氢冶金一体化工艺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因地制宜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钢铁行业新型工业化进程。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