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金融监管巨头齐聚!“十四五”答卷亮眼:170万亿输血实体、3.4万亿外资持仓

第一财经 2025-09-22 20:10:56 听新闻

作者:杜川    责编:林洁琛

五年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方式,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增资金达170万亿元。

金融圈的目光再次聚焦!

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齐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过去5年金融业的发展成就。

尽管这是一场关于“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发布会,但市场的期待值已被拉满。从时间线来看,距离去年9月24日的重磅新政即将满一周年,市场热切期盼着是否还会有利好政策出台。回顾去年,9月17日美联储宣布降息后,9月24日的发布会便推出一系列利好。今年9月18日,美联储刚宣布降息25bps,这无疑让大家对此次发布会充满遐想。

虽然投资者们期待着能有短期刺激政策出台,助力市场再掀波澜。但发布会刚刚开始,央行行长潘功胜就明确表示,“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主要是从中长期视角回顾和总结,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调整。关于‘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内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与大家进一步沟通。”

梳理整场发布会内容来看,四大金融主管部门谈到了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金融业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几个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业内认为,透视过去取得的成绩,发布会所释放内容更加着眼于金融市场的长远稳健发展,从长期来看,这对市场生态的优化和稳定更具积极意义。

金融发展破浪前行

过去五年金融市场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变化,外部输入性风险挑战风高浪急,国内部分领域风险突出。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一边持续输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一边以“监管铁军”姿态筑牢风险防线。

金融业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为服务实体奠定坚实基础。发布会上,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详细介绍了过去几年金融支持实体以及风险处置所取得的成绩。

截至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突破500万亿元大关,5年来年均增长9%,全球最大信贷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的地位愈发稳固;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近100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占据6席,彰显中国金融的全球竞争力。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与“精度”也同步提升。五年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方式,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增资金达170万亿元。重点领域获得精准“输血”,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27.2%、21.7%、10.1%,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普惠金融惠及千万市场主体,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企业融资贵难题;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在筑牢安全防线方面,金融监管体制实现重塑性改革,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先后设立,构建起更高效的金融治理体系。监管“长牙带刺”,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资本市场五年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银行业保险业领域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210亿元,执法震慑力显著提升。

风险处置成效同样亮眼。融资平台风险大幅收敛,较2023年初数量下降超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50%;房地产风险化解稳步推进,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每年为5000余万户家庭减负约3000亿元;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明显压降,7000家“僵尸”私募机构出清,27家金交所及上百家“伪金交所”全部清理,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遏制。

开放型金融新体制加速构建

金融业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金融业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资本市场、外汇管理、制度型开放及国际金融治理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开放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拓展,为全球投资者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搭建了广阔平台。

潘功胜表示,“十四五”期间,金融业改革开放持续推进。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优化金融结构。稳步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在国际金融治理合作中的参与度、影响力、话语权显著提高。

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有序联通,外资参与度稳步提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前50大银行有43家在华设立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

作为金融业开放的核心板块,资本市场开放成果丰硕。五年来,一批牵引性强、含金量高的标志性改革开放举措相继出炉。

吴清介绍,“十四五”期间全面取消银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沪深港通、沪伦通、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建立完善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出台“惠港五条”,大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外汇领域开放同样亮点突出,实现了发展与安全统筹。国际收支数据显示,跨境双向投融资活跃,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10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外汇领域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目前直接投资项下已实现基本可兑换,跨境证券投资形成了以机构投资者制度、互联互通机制、境外投资者直接入市为主的跨境投资制度安排,跨境债务融资实施全口径宏观审慎管理。“我们还统一QFII/RQFII与债券市场直接入市等开放渠道的汇兑规则。推动形成简明统一的资金池政策框架,这个框架已经惠及1000多家跨国集团和1.9万家境内外成员企业。完善熊猫债、境外上市等资金管理。”朱鹤新称。

潘功胜强调,未来将持续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深化对外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善跨境支付体系,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筑牢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防线。

“十五五”新起点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货币政策施策挑战与金融监管发力方向成为市场核心关切。尽管整场发布会以“十四五”总结为主,但官方对未来的规划部署及对货币政策走向的回应,也为“十五五”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路径。

外部环境变化下,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与施策节奏备受关注。此前美联储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时隔9个月重启降息,业界普遍认为这将减弱我国货币政策外部掣肘,拓宽操作空间。

对此,潘功胜明确表态,我国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当前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已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筑牢基础。

展望未来,货币政策将更趋灵活精准。潘功胜强调,后续将依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重点支持消费提振与有效投资扩大,同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十五五”期间政策仍将以财政货币双宽为主,为应对地方政府杠杆率及财政增量需求,央行或维持利率低位,且新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将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八大领域,延续政策协同发力格局。

在风险防控与对外开放层面,金融监管部门同样明确了接下来发力重点。潘功胜指出,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拓展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朱鹤新则表示,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叠加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有效,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外汇领域发展,朱鹤新透露,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外汇营商环境,在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的同时,为外汇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助力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积极有为的监管姿态,为“十五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