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将出台船舶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新规,以加强在用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管理。
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国家生态环境标准《船舶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征求意见稿)》已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有望近期出台。该标准承担单位为中国船级社,参加单位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该标准适用于在中国政府所管辖水域航行或停泊的船舶,针对船舶运营过程中,柴油机维护不当,船、机、桨匹配不当导致的黑烟排放。
据《202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末,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1.02万艘,全年完成营业性货运量98.11亿吨,比上年增长4.7%。截至2024年末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28公里。2024年末全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22219个,比上年末增加196个。
船舶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燃烧燃料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排气中含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二氧化硫(SO₂)、颗粒物(PM)等排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构成严重威胁。
据《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4年)》的统计数据,2023年船舶排放的HC、NOx、PM排放量分别为11.1万吨、161.86万吨和6.41万吨,分别占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总量的27.4%、35.7%和28.6%。上述统计数据显示,船舶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呈现上升的趋势。
“船舶的黑烟排放,将极大增加船舶废气中颗粒物的含量,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控制船舶的空气污染物排放,尤其是控制营运船舶的颗粒物甚至是黑烟的排放,十分必要。”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称。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已执行更严格标准。图为一艘远洋货船的烟囱。摄影/章轲
编制说明介绍,近年来,随着排放法规的实施,新生产船舶的排放等级逐步提高,对于加强船舶的源头防控,提高排放控制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GB15097—2016)的发布实施,有效提高了内河和沿海船舶的排放控制水平。
但现行标准未考虑船舶实际使用中,因为维护不当、船舶设计选型不当导致的柴油机烟度严重超标,从而产生肉眼可见冒黑烟情况。此外,按现行标准,需要登船在船舶柴油机排气管安装测试设备进行排气烟度检测,测试方法复杂,执法难度大且成本高,难以在海事监管或环保监督中执行。
业内专家介绍,船舶黑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柴油机突然负荷增加,导致气缸内短时油多气少,燃烧不充分;船舶船机桨匹配不合理,导致柴油机负荷过重;柴油机维护不当,比如喷油泵柱塞或油阀严重磨损、喷油嘴雾化不良、进气管堵塞等。
根据征求意见稿,为了满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执行更严格标准的需求,新标准规定相关排放控制区可选择执行林格曼烟度(评估烟尘排放浓度的指标)级数1级。鼓励具备执法条件的地区,采用更严格的限值标准。标准建议采用林格曼烟度2级作为合格标准。排放控制区内,可根据条件成熟情况,选择执行林格曼烟度1级作为合格标准。
编制说明介绍,如果林格曼2级作为合格标准,根据《202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1.02万艘,可能有220艘商船不能满足标准限值要求,对航运市场影响不大。而通过该标准的实施,将促进船舶的正常维护水平,减少黑烟的排放,从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特别是港口城市的区域环境。
①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②阿里通义千问发布原生全模态大模型Qwen3-Omni;③腾讯混元3D-Omni、混元3D-Part发布并开源。
近七成企业存在或多或少的土壤污染隐患。
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在逐步提升,但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我国城市城区面积占全国2%,聚集了全国40%的人口、60%的经济总量和70%的服务业。
碳市场建设过程还涉及多方面利益主体和政策要素,需妥善处理好各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