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前沿技术与疗法的进步,正在为健康老龄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顶尖科学家们如何解读这一领域的变革?一场于9月22日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上举办的“健康老龄化专题研讨会暨第二届中瑞工程院创新论坛”给出答案。
瑞士工程院院士、瑞士电子与微技术中心副总裁阿兰-塞尔日•波雷称,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各种传感器、设备,以通过AI方式来结合数据并且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我们中心的一大支柱是‘应用研究’,我们有公共的资金支持来打造这些技术模块,再经工业合作将技术转移到行业中去。行业驱动型的研究在于可以从产业界寻找灵感,并且就项目管理、保密性、质量体系等方面做深入研究,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阿兰-塞尔日•波雷表示,未来,中心希望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来实现血压测量、活动水平、睡眠模式等;这样,老龄群体能够更快地从医疗机构里转回家里,同时通过先进的远程监控技术得到更好的照料。但仍要提醒“网络安全”,安全意识不仅要从传感器开始考虑,包括云端、区块链部署或者其他小的资源都需要确保安全。
对于困扰老龄人群的慢病如糖尿病、神经性退行性疾病,科学家如何应对?
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宁光表示,老龄化时代,通过AI技术来监测病患状况并进行预防诊断是关键。
宁光以代谢性疾病为例称,病患有两个循环,一个循环发生在“医院端”,由医生帮助病患做各种院内检查、治疗,其产生的涉及各个科室的数据由电子设备进行收集;另一个循环发生在“生活端”,病患通过一些便携式穿戴设备产生数据;如果将这两个闭环合二为一,那就能够去收集病患整个生命周期的数据,以更全面地了解病患的情况。
“AI技术的介入,可以更好地管理号病患。”宁光进一步解释,AI技术对于病患的保驾护航不仅仅局限于糖尿病患者;在瑞金医院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心”,病患的整个就诊与治疗的过程都能与医生有机联合起来,同时将病患的其他诉求放到一个穿戴式健康监测手表中去,这个手表不但有监测日常体征功能,也可以进行SOS呼救(目前该呼叫已经链接了接待中心),这可以使得患者非常轻松地就能和医生、医疗机构取得联系。
对于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群正在经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日内瓦高等专业应用科学大学生物工程教授吕克•斯托皮尼从药物研发角度分析称,现阶段,有一些方法如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但这一做法往往只有短暂几个月的积极效果,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其他诸如采用谷氨酸受体拮抗的抑制剂、打入β淀粉样蛋白抗体等方法也和上述出现的副反应情况类似。
为此,吕克•斯托皮尼表示,利用3D人源神经组织模型研发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有望成为一种突破性方法,“一个更精准的体外模型,可以使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到整个大脑及神经元的情况,包括在模型中加入内皮细胞的流体系,来模拟血脑屏障,以实现药物的输送;以及在模型中加入免疫细胞以研究免疫功能障碍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过程中演化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范式,进一步助力研发出更具有预测性的药物。”
饮食也是不容忽视的健康预防手段。瑞士工程院院士、瑞士布勒集团首席技术官伊恩•罗伯茨称,饮食,是最温柔的医疗。他表示,对老年人而言,肌肉流失、免疫下降、认知障碍等问题,均能通过精准营养干预实现有效预防。
“未来,我们需要推动全球建立更统一的膳食标准。目前,全球农业耕地在持续减少产出(更多农业耕地变成了房地产、停车场)的情况下还要为约20亿人口提供膳食,这着实变得困难。为此如何去满足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需求,采用植物基肉、精准发酵、细胞工程等方式培育出满足需求的新饮食需求,需要大家一同推进。”伊恩•罗伯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