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正在陆续出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等8部门于28日对外发布《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称《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聚焦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围绕保资源、优供给、促转型、拓消费、强合作等5方面提出了10项工作举措。
工信部表示,出台《工作方案》旨在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推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为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表示,这既是上一轮稳增长方案的延续,也对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方案在稳增长、促转型上下功夫,把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有色金属行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资源种类众多、产业关联度高、战略价值突出。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规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较工业平均增速高出3.1个百分点;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7919万吨,同比增长4.3%;有色金属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8%、16.5%,有力支撑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工业经济增长。
今年1~6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4032万吨,同比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1%,较全国工业投资增幅高5.8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4.8万亿元、利润217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5.0%,为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支撑。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但与此同时,资源保障能力、高端供给水平和有效需求挖掘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外部冲击影响加大。
《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经济效益保持向好态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为何提出这样的目标,工信部分析称,聚焦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要求,加强与铜、铝等产业实施方案,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等政策衔接,结合“十五五”行业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了行业稳增长的两年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工作方案》立足全产业链供应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好供给和需求、基本盘和新增长点、发展和转型的关系,有效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系统谋划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任务举措。
在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提高资源保障水平方面,《工作方案》提出,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铜、铝、锂、镍、钴、锡等资源调查与勘探,科学有序投放矿业权。支持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资源绿色高效采选冶技术及装备攻关。强化废铜、废铝等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以及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
9月24日,自然资源部等印发《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标准体系及标准研制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2025年初步建立地质矿产标准化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切实发挥标准化支撑引领作用;研制发布找矿突破重要急需标准20~25项,满足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标准需求。2026年,研制发布找矿突破重要急需标准20~25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标准供给和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在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方面,《工作方案》明确,推动超高纯金属等高品质原料、铜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贵金属功能材料、高端稀土新材料等攻关突破。深入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支持有色金属新材料、低碳冶炼工艺等中试平台建设,发挥重点新材料平台作用,加快材料应用验证及迭代升级。
赛迪顾问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有色金属产业将更加注重高性能、特种合金及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这些新材料将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产业升级。随着制造业对有色金属材料和制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有关部门正在加快研究如何加强对铜冶炼产能建设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
沪深两市成交额2.37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443亿。全市场超3800只个股飘绿。
本次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在规模及专业观众、国际展商比例等重要方面,均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上调2025年装机规模预测,由215GW至255GW上调至270GW至300GW。
国产人形机器人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的浪潮下正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景,成为资本竞逐的热门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