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标志着中国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的范式跃迁,更为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领域与技术融合开辟了全新战场。
在此背景下,“AI+ESG”的融合不仅成为技术驱动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笔者认为,未来五年,AI将在ESG领域引发颠覆性的创新,并集中在数据革命、动态治理、价值链重塑三大方向。
首先,是数据革命方向。ESG披露报告与ESG评级依赖的都是数据。对于需要进行ESG披露的企业来说,可以利用AI(尤其是大规模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与传感技术)实现企业及其供应链、运营现场的实时监测与数据收集。例如:远程感知环境污染、碳排放、劳工条件,从而大幅提升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完整性。对于评级机构来说,研发透明、可解释的ESG人工智能评级模型,将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结合,形成一套更客观、动态、可追溯的评级体系,可大幅降低评级的主观性与不可解释性。由此可见ESG数据的重要性,未来的机遇将落在“ESG数据军火商”身上——不直接参与评级竞争,而是通过合法渠道收集各种类型ESG数据的提供方,以及通过AI工具和AI大模型等对ESG数据进行处理与验证的技术服务方。
建议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与需求,针对使用AI工具进行ESG数据收集和处理,以及AI驱动的ESG评价模型等领域进行提前布局。AI工具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高效、准确地收集各种环境和社会绩效数据,还可以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趋势分析与风险预警,帮助企业提前制定应对策略,从而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此外,AI大模型还可以不断优化企业的ESG策略,支持企业的ESG战略持续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动态治理方向。ESG报告披露是每年都需要进行的持续性行为,揭露的是一个企业动态发展过程中,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因素变化情况。因此,金融行业在控制风险的时候,ESG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框架。ESG一直被称为“第二张财务报表”,ESG与财务指标进行挂钩的动态预测模型一直也在探索阶段。未来,ESG与财务报表的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密。不关注通用ESG评分,反而聚焦“动态实质性议题识别”,即用AI模型预警哪些ESG因素将影响企业现金流或财务报表的某项,将会迎来更多的市场机会。
建议提前布局ESG对财务指标动态影响的垂类模型,当ESG因素与指标可以通过AI模型进行精准的风险定价、动态信用评估与资产估值的时候,其价值与影响力是巨大的。反过来讲,企业可以根据ESG与财务指标的关联关系,有针对性地制定ESG策略与行动计划,指导企业提升自身实力、降低潜在风险。
最后,是价值重塑方向。当前的绿色金融市场以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和绿色基金为主要工具。然而,这些传统的金融工具日益暴露出了绿色资产流动性不足、透明度缺失、融资门槛高等缺点。以金融科技为驱动的RWA的出现,为了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桥梁的作用。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本质是将有形或无形的现实世界资产(如房地产、基础设施、未来收益权)的价值,通过区块链技术映射为数字代币(Token)。绿色资产价值的体现则需要在ESG的框架下,利用AI工具来进行范式的创新,这也是未来五年的AI+ESG在金融领域的机遇所在。AI+ESG+RWA其核心在于物联网(IoT)、区块链和人工智能(AI)三大技术的融合,形成一个可信赖且高效的MRV(动态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IoT设备实时采集ESG数据,区块链即时记录并提供不可篡改的链上存证,AI 则自动化进行核查与分析,三位一体的技术矩阵,重塑了绿色资产的价值。
建议金融机构与投资者重点关注绿色金融领域中RWA+AI+ESG的新范式,通过动态数据的搜集与监测增强资产情况的透明度;通过RWA映射的Token化,拆分可投资数字资产的份额,降低投资门槛;通过AI工具与模型,来进行风险分析与价值评估。
综上所述,未来的AI+ESG颠覆者,绝非简单地利用AI优化现有流程,而是通过“重构数据生产关系”和“定义新的价值尺度”将ESG从成本中心变为战略资产。建议企业与投资者们,深刻地理解并把握住变革的核心因素,抓住机遇、提前布局,成为市场的引领者。
(作者系清华大学硕士、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ESG专委会专家组专家)
“说一套做一套”的表演式ESG宣传,可能让品牌变成“消失的始祖鸟”。
对于企业:必须放弃“蒙眼狂奔”的粗放模式,将ESG理念真正融入战略核心。在环境维度上,加速绿色包装和低碳物流的探索;在社会维度上,以最大的诚意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健康权,用“清洁标签”回应营养健康的质疑;在治理上,主动对接更严格的信息披露标准,用数据透明赢得市场信任。
ESG理念的兴起给企业发展观念带来了深层次的变革,更成为破解增长悖论的关键钥匙。
“25可持续发展链主联盟”项目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华联络办公室主办,联合知识合作伙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第一财经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聚焦于汇聚不同行业的链主企业,共同探索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路径与管理经验。
截至2025年5月,中证长三角绿色产业50指数样本企业中有24家企业的中证ESG评级在A级及以上,占比达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