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机器人接商演爆单,中国具身智能从“网红”转型实用

第一财经 2025-09-29 20:14:51 听新闻

作者:缪琦    责编:姚君青

数贸会上,星物种机器人拿到1600多台订单,“图灵1号”系列清洁机器人订单约3亿元,其中阿联酋客户就预订了200台。

在北京首钢演出到深夜,再连夜赶回杭州参加数贸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演出几天紧接着又去下一站……档期不断还可以挑活儿,这是今年一款“机器人乐队”的工作状态。而背后的操控团队,好比是这些“明星”的经纪人,更是连轴转。

展出5天后,第四届数贸会于9月29日闭幕。截至当天中午12点,累计入场观众达25.7万人次,较上届增长28.5%;参展企业1812家,增长17.2%。本届数贸会突出“数字贸易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特色,人工智能展区面积占比近1/3,较往年扩容一倍,设置具身智能、智能体、数商、大模型四大板块,集聚了超330家人工智能企业。

上述人工智能展区的“门面担当”——机器人乐队的研发及操控人员告诉第一财经,他们并不是来参展的,而是被邀请出场来增加娱乐性的。今年因为宇树机器人爆火,整个具身机器人行业都被推上了流量高峰,他们今年的档期也非常满,“一般的活动不去了,付费的都接不过来”。

除了“演出嘉宾”,数贸会现场还有刚刚推向市场、试图在实践中开拓更多应用场景的清洁机器人,以及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的数据采集机器人等。热度之下,是具身机器人行业方兴未艾的现状和国产技术的积极迭代。

图为数贸会人工智能展区 缪琦/摄

扫地机器人有了新对手

具身智能的核心特征在于智能与物理实体的结合,通过物理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使人工智能获得理解因果、发展常识的能力。其形态可以是人形机器人,也可以是自动驾驶汽车甚至是智能家电。

比如,这几年竞争火热的扫地机器人和扫拖一体机有了新对手——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

图为具身清洁机器人 缪琦/摄

“这个据我们了解是国内首款。”星物种联合创始人余济萍告诉第一财经,在今年的数贸会上,他们发布了刚刚面市的空间场景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进入了小批量交付阶段。基于积累了多年的卫生间解决方案,借着大模型成熟的“东风”,创始团队从市场需求出发,历经一年半研制了这款清洁机器人,也开辟了区别于扫地机器人的新赛道。

余济萍说,现在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还是地面清洁,但他们开发的清洁机器人可以进行3D空间的清洁,清洁方式也区别于人,“不是用抹布擦拭,而是用高温等处理方式”。

“希望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去思考,看到污渍就有相应的处理方案。”她表示,目前产品主要面向B端客户,比如写字楼或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当务之急是继续积累更多的真实场景数据,因此现有产品的销售并非当前的主要目标,更需要以打开场景为目的寻找开放程度高的场景,在实战中不断迭代、优化,从而延伸至更多新的应用场景。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各省产业规划布局的重点内容。整个行业尚处于技术突破和规模量产初期。

在余济萍的感受里,今年不管是资金还是政策,对于技术创新企业尤其是具身机器人企业的支撑明显变强了。公司正在布局产能,按计划于明年实现规模化量产。不过,整个产业链尚处于起步阶段,机器人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还需要长时间的整合,吸引更多上下游合作方、投资方的参与。当然,“先做起来,把能使用的部分能力先用起来,然后再慢慢迭代”。

至于全球化,余济萍他们在产品迭代的同时也已同步开启,在新加坡、日韩以及澳大利亚等清洁要求高的地区寻找合作资源,铺开市场。

推动跨区域创新及产业化合作

数贸会现场还有一款绍兴上虞的人形机器人,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这款机器人当前主要用于工业等领域的数据采集,训练到一定程度后,一旦具备了自主判断和适应能力,就可以在工厂端进行应用,完成抓取、分拣和包装等作业。

他认为,不只是办公和生活场景,制造端也有不少具身智能场景,比如拧螺丝、整理归纳等,但当前最缺的还是各种真实场景中的数据。而在具身机器人的热度下,今年6月刚成立的创新中心已经可以通过采集数据的交易实现盈利,“一些厂家想研发机器人又不想在采集数据上投入太多,就可以找我们购买成熟的数据”。

上述负责人表示,现在这款机器人的智力可能只有儿童的水平,但经过数据的不断积累有可能突然爆发,而他们需要在突破来临前提前布局和占位。

该创新中心由上虞区政府主导建设,当地制造龙头卧龙集团与上海首家人形机器人量产企业智元机器人共同创办,致力于形成“采—存—训—用”闭环体系,吸引长三角企业共同参与场景创新。

图为进行数据采集的智元机器人 缪琦/摄

当前,浙江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凭借数字经济优势、制造业生态基础和政策支持,已取得一定先发竞争优势,尤其在四足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占据国内领先位置,然而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相较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推动了跨区域的创新及产业化合作。

在29日的第四届数贸会成果发布会上,杭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卫菁透露,据统计,本届数贸会采购金额309亿元,实现翻番,其中人工智能、文化出海、跨境电商三大类订单占了82%,国际订单占71.5%。比如星物种机器人就拿到1600多台订单,“图灵1号”系列清洁机器人订单约3亿元,其中阿联酋客户就预订了200台。

中国品牌从“跟随”到抢先

不只是具身机器人,带着屏幕的AI眼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我们的glass系列今年9月1日预售,前5天就卖出了4万台。”Rokid品牌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预订的产品要到10月下旬才能拿到货。

图为Rokid智能眼镜 缪琦/图

事实上,这家企业最开始做AI眼镜主要聚焦娱乐场景。但因看到由Meta引爆的智能眼镜市场,他们迅速跟进,率先研发出了带有显示屏幕的智能眼镜。

根据公开报道,Meta计划在2025年9月30日正式推出首款内置显示屏的高端智能眼镜。这也意味着,原本的跟随者中国品牌Rokid在“带屏幕”上抢先一步。今年他们的研发重心也将更偏向生活化的场景应用,在现有的翻译等功能上开发出更多功能,并在市场的验证与反馈中往轻量化等方向迭代。不过,受限于进口芯片的供不应求,其当前的产能供给面临一定挑战。

作为会飞的智能体,今年数贸会上的无人机同样吸睛。

图为150公斤载重无人机 缪琦/摄

临舟(宁波)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告诉第一财经,他们研发的无人机和系留无人飞艇正在往气象监测、海上巡防等更多民用领域扩展。今年他们实现了民用业务的快速增长。具有较强飞控技术和定制化能力的他们,可以在救援、搜寻和通信等领域提供更长时间的技术支持。

中测航空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今年8月刚刚问世的载重无人机可以实现150公斤的载重,这个载重的赛道目前“选手”屈指可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这种大载重的无人机可挂载灭火弹、消防水枪、破窗器、喊话器等产品,应用在消防、搜救等多个领域。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已在全国布局了200多家经销商,收获了数百台订单,预计在今年底可以实现上亿规模。接下来,他们还将往更大的载重目标突破。

在今年数贸会的核心产业活动“低空经济新兴技术与产业发展对接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提出,低空经济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我国低空装备整机企业达1400家,在研吨级无人机近30款、eVTOL近70种,但通用航空器数量仅为美国的2%,未来五年需聚焦新能源动力系统、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卡脖子”技术,构建“全链条安全观”,推动应急救援、民生服务等场景优先落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