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第一财经举办的“绿点中国”论坛上,嘉宾们围绕消费者认知和行业实践进行讨论。
什么是可持续文旅?华住集团运营副总裁邓苗用三个维度概括:环境友好、文化尊重与经济促进。“它不仅是无痕旅游,还要保护当地社会文化,并为产业链创造价值。”
去哪儿网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蔡木子补充提到,可持续文旅的典范如巴黎世博会,通过城市更新实现了交往、发展与共融。旅行博主周凌Allen则以亲身经历诠释:“可持续的核心是尊重自然与社会规律,比如保护高黎贡山的长臂猿,需要生态旅行与科学干预的结合。”
尽管理念逐渐普及,可持续文旅的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邓苗坦言,目前绿色酒店的标签化尚未普及,华住正通过绿色住、智慧洗衣等微创新推动住客环保意识。“消费者主动选择绿色住的比例正在非线性增长,尤其是年轻群体。”蔡木子指出,平台数据显示,60%的消费者认同可持续理念,但仅20%愿为绿色产品支付溢价,它的溢价在5%以下。
这让嘉宾们不约而同地提到行业面临的“拉扯”状态。邓苗指出,无障碍设施的缺失暴露了长期忽视的问题:“轮椅进不了客房的门,盲道时有时无——这些细节才是真正的挑战。”蔡木子认为,技术可助力匹配供需,如海南航空的免餐兑换里程机制,就是在用微小激励推动环保行为。周凌Allen则强调企业需超越表面可持续:“不是雇几个当地员工就够了,而是要挖掘在地文化。”
周凌Allen在现场分享了他的照片和旅游见闻,以丽水一家民宿的故事说起,介绍了小众生态旅游如何通过复原山神庙壁画进行文化传承,并通过培养本地管家实现社区共赢,这样的差异化方式最终取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可持续旅游不仅仅是绿色环保,它的服务对象是所有人,而不仅是身体健全者。但真正能满足他们需求的酒店极低,这种供给缺口与文旅行业标榜的“可持续”形成鲜明反差。
作为国际文旅大都市,上海也可以发挥标杆作用。邓苗呼吁进行“更无障碍的城市设计”,蔡木子点赞上海2019年率先取消酒店一次性用品,这种措施的先行值得推广。
可持续文旅的潮流已势不可挡,但其普及仍需时间。这场对话揭示了一条清晰路径:以技术创新降低门槛,以文化共鸣提升价值,以政策协同扩大影响。未来,当每一次旅行都成为对自然的致敬、对文化的守护,文旅产业才能真正实现“既有趣,又绿色”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