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发布,有哪些新亮点?

第一财经 2025-10-08 20:57:20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任绍敏

十大行业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将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已经全部落地。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陆续发布了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大行业的新一轮稳增长工作方案。

这十大行业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在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的推出备受市场关注。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新一轮稳增长行动着力提升优质供给能力,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与上一轮相比,新的工作方案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多方协同激发行业增长活力。更加注重统筹推进稳增长和促转型,培育行业增长新动能,并把反内卷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由于十大行业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将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

提出预期目标

早在2023年,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下,工信部推出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以工业稳增长支撑宏观经济大盘。

今年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部分产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还遇到不少困难。在此背景下,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出,有利于推动这些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这些行业增长的量化目标予以明确。比如,石化化工、有色金属都提出了2025~2026年增加值年均增长5%的目标。电力装备行业力争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汽车行业力争2025年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表示,此轮稳增长政策与2023年的政策内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量的增长”转向“质效并重”。本轮稳增长政策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此外,本轮政策相较之前也叠加了对于低价竞争的治理,体现出政策将加大对市场非理性竞争行为的调控力度,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供需两端发力

从政策部署方向来看,扩需求、优供给成为重点。

在部分领域国内需求承压的情况下,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在保障国内需求的同时,明确国际市场开拓方向,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挥好双多边合作机制作用,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拓展电力装备海外市场。

建材行业也提出,在市场拓展方面,对内开展绿色建材下乡,充分激活国内消费与公共需求;对外深化国际合作,助力中国建材产品、技术及标准走向国际市场,保障行业平稳运行与结构优化。

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激发消费潜力,围绕健康、养老、育幼、家居、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增加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功能家具、智能安防、多场景照明系统、智能影音娱乐、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供给。研究制定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国家标准,开展智能家居大规模推广应用行动。重点开发应用养老服务机器人、多功能护理床、健康护理用品等急需产品。

在优供给方面,重点行业是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的前沿阵地。

当前石化化工行业面临基础有机原料市场竞争加剧、高端精细化学品供给不足等问题。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布局建设高端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中试平台、数据资源节点。推动涂料、农药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宗产品提质升级,由销售产品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

针对当前机械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上升、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慢、高端装备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工作方案提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等5项任务,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

整治内卷式无序竞争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对加强行业治理、规范企业竞争秩序作出了明确部署。

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修订发布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对发展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炼铁工艺和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给予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支持,促进产业减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张龙强对第一财经分析,当前,钢铁行业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失衡是影响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矛盾。方案进一步强化供需两端协同,部署调控供给总量、优化供给质量、拓展消费需求、促进改造升级等具体举措,扎实推动实现市场供需动态平衡,有效稳定行业发展预期。

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也提到,科学合理布局氧化铝、铜冶炼、碳酸锂等项目,避免重复低水平建设。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表示,近期,锂、硅、钴等新能源金属价格波动剧烈,甚至触及成本底线,伤害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有色金属的金融属性强,很容易受到资本炒作的影响。行业必须主动采取措施,加强自律行为建设,同时要避免新能源矿产赛道的各种非理性行为,促进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与平衡性。

此外,电子信息制造业强调“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

汽车行业也明确“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等。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近一段时间,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一道,依法依规治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行业的非理性竞争,有了初步的成效。行业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将坚持依法治理,强化行业自律,落实监管责任,提升服务能力,运用改革的思路办法,构建协同高效、监管有力的行业治理格局,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