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双节假期日均3亿人次出行,中央到地方打出促消费组合拳

第一财经 2025-10-09 20:10:23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姚君青

消费热度背后,是内需旺盛、市场信心增强的体现,也凸显经济持续向好的强劲动能。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各地消费市场亮点十足,假日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全国举办超2.9万场文旅活动,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

消费热度背后,是内需旺盛、市场信心增强的体现,也凸显经济持续向好的强劲动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日前表示,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促进了消费增长,带动市场销售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下阶段,要进一步实施好消费提升专项行动,积极稳就业促增收,完善消费环境,增加优质供给,更好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稳定发展。

消费市场活力十足

这个假期,出行人次再创新高。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到24.32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日均3.04亿人次,同比(2024年国庆假期7天日均,下同)增长6.2%。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公众出行意愿较强。从出行规模看,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超24亿人次,日均超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旅游流、探亲流高位叠加,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出行和交通物流高位运行,有力支撑了假日经济的火热。

巨大的人流带来了各地消费市场的火热。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10月1日至7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8.8%和6.0%。

细分数据来看,一些新场景新亮点不断涌现。绿色、智能、国潮消费亮点突出。商务部监测的主要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节日期间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7.9%,智能家居产品同比增长14.3%,国潮服装同比增长14.1%。商家推出低油、低糖月饼,受到消费者青睐。

据文旅部介绍,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场景体验。非遗体验氛围拉满,江苏南京熙南里“百戏灯会”、安徽铜陵打铁花、河南洛阳龙门古街非遗吐火民俗等广受欢迎。北京举办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上演昆曲、赣剧、秦腔等精彩剧目。假期演出展览精彩纷呈,中国美术馆“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剧《永乐未央》、北京人艺话剧《雷雨》吸引大量观众。科技赋能新场景新体验,深圳龙岗机器人主题街区、北京亦庄机器人主题餐厅和4S店、湖北随州银杏谷水幕电影等让游客感受“文旅+科技”的魅力。

电影票房方面,国庆中秋假期,多部新片集中亮相,题材类型丰富,满足观众多样化期待和需求,电影市场再次呈现火热态势。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为5007万,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8.93%。

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还在国庆档期间迅速超越2024年的全年票房成绩,达到437.89亿,同比增长18.98%,累计观影人次也突破10亿大关,影市热度持续强劲。

小城游持续火热。旅行平台飞猪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乡村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越来越多人不再满足于热门景点打卡,而是奔赴小城和乡村,在追求个性化文旅体验的同时,以人气带动当地产业振兴发展。

伴随着入境免签、退税扩围以及支付便利化等政策措施的优化,入境消费持续升温。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此前预测,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将突破200万人次。从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到优化完善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再到实施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中国游”“中国购”已逐渐成为新时尚。

出境游也是热度不减。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在去哪儿旅行平台,用户预订了境外超4500个城市的酒店;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假期出境长线跟团游同比增长近1倍。

“真金白银”激活消费潜力

从中央到地方打出促消费组合拳,进一步激发国内大市场的强大动能。

天津举办400余场促消费活动;河南分四轮发放1.1亿元通用消费券;安徽黄山推出“信用游”,游客凭借信用就可以0元预订景区门票、酒店,因故无法出行还能直接取消退订,大幅提升出行便利度……文旅市场的创新举措解锁出行新体验。据文旅部此前介绍,在10月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期间,各地将结合国庆、中秋特点举办超2.9万场次文旅活动,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以“真金白银”激活消费潜力。

2025年第4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在国庆中秋假期前下达各地。截至10月7日,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平台已收到补贴申请超127万份,带动新车销售额超1600亿元;823.8万名消费者购买八大类家电产品1178万台,带动销售额超557亿元。

今年,国家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以旧换新补贴,目前资金已经全部下达。1~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

为增加优质消费供给,进一步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财政部会同商务部近日联合印发《财政部 商务部关于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工作的通知》,遴选50个左右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在优化产品供给、创新消费业态、加强跨界融合等方面试点突破。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下阶段消费恢复仍持续面临多重挑战,如受高基数、乘数效用边际下降影响,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作用大概率继续减弱;内外需放缓将加大居民就业压力,制约消费能力改善空间;居民“多储蓄、少消费”行为模式短期难改,消费意愿提升动力偏弱等。

伍超明表示,破解居民消费系统性偏低的关键,在于消除束缚“人”需求释放的制度性壁垒,通过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直接撬动服务消费增长。创新弹性工时和休假制度,适度增加假期总量。破除服务业供给壁垒,畅通市场准入,强化标准引领,聚焦“一老一小”、文化娱乐等供给短板,加速新兴消费业态扩容提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