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进口再生纸浆新规出台,对造纸行业意味着什么|专家解读

第一财经 2025-10-10 11:17:37 听新闻

作者:章轲    责编:计亚

“海关总署的公告虽然字数不多,但却宣告了干磨纸浆红利时代的终结。”

10月9日晚,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口再生纸浆申报要求的公告,规定进口货物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在申报进口再生纸浆(商品编号47062000)时,应在报关单备注栏注明生产再生纸浆使用的工艺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为“干法”或“湿法”。

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我国境外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海关总署表示,此举旨在规范进口再生纸浆申报管理,强化进口监管。

“干法”与“湿法”有何区别?进口再生纸浆时填写“干法”或“湿法”,对于进口再生纸浆企业意味着什么?该举措能否有效遏制纸浆“洋垃圾”进入中国境内?新规将对中国造纸行业将产生什么影响?当初制定《再生纸浆》国家标准时,为何要给干磨纸浆留个后路?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许凤介绍,正规的废纸浆生产需要在液态下进行除渣、筛选等净化工序,再经过浓缩加蒸汽处理(如热分散),高温干燥最终形成废纸浆。经过这些工序生产的再生浆板,纤维含量可达91.5%以上(含水分8%),几乎没有杂质,而且在高温干燥过程中实现了杀菌,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干磨纸浆生产将废纸原料经由粉碎机粉碎成碎片状,直接打包进口,省略了95%的净化流程,夹带塑料碎片、重金属等污染物,本质是变相进口的“洋垃圾”,存在严重环境与健康隐患,也被业内称为“比废纸更危险的洋垃圾”。

天津科技大学轻工学院副教授安兴业介绍,干磨工艺没有用水作为溶剂,也就失去了通过水力分级、洗涤等步骤去除杂质的机会。废纸原料中常见的污染物比如塑料碎片、胶黏物、微生物、重金属(如铅、镉)在干磨过程中无法有效分离。由于缺少了高温蒸汽处理环节,无法杀菌消毒。

这些污染物一旦进入国内生产环节,就会变成“隐形炸弹”:微生物污染(如大肠菌群)可能威胁食品包装纸、卫生纸等产品的卫生安全;重金属残留会污染水处理系统,形成二次污染;未净化的杂质可能在纸机运行中堵塞设备,甚至影响成品纸的洁净度。

业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干法”本质是将国外的固体废物打碎、包装成再生纸浆进口,存在巨大环境隐患。此前进口环节对再生纸浆的查验力度不足,干磨纸浆多以“再生纸浆”名义蒙混过关。虽然已有《再生纸浆》国家标准,但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缺乏强制性,且对进口再生纸浆的生物、细菌等指标限制不足。近年来,多地海关查获以再生纸浆名义进口的固体废物并退运。

专家介绍,近年来,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取得明显成效,国家明确要求“巩固全面禁废改革成效”。对此,海关需通过细化申报信息,精准识别进口再生纸浆风险,防止不合格产品入境。

图为经过正规工序生产进口、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再生浆板。摄影/章轲

新规对进口再生纸浆企业有哪些影响?专家表示,申报流程会增加一定的工作量,进口企业需准确区分并注明生产工艺,这要求企业完善内部流程,对进口再生纸浆的来源、生产工艺等信息进行更细致地核查与记录,加强对上游供应商的信息核实,确保申报信息真实准确,否则可能面临海关处罚。

明确工艺后,海关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查验。采用干法工艺的进口纸浆可能成为重点监管对象,面临更严格的检验检测,如杂质、微生物、重金属等指标的检测,不合格产品被退运或处罚的风险大幅提升。

专家说,该举措能显著提升监管针对性,使干磨纸浆不再轻易地以模糊的“再生纸浆”名义进口。专家同时表示,仅靠申报工艺可能无法完全堵住“干磨纸浆”借再生纸浆名义入境的通道。若企业虚假申报,可能导致监管失效,需配套严格的核查与处罚机制;此外,还需配套加强源头监管、检测能力和违法惩戒机制。

对于当初《再生纸浆》国家标准给干磨纸浆“留有后路”的问题,业内专家称,当初主要是考虑解决造纸纤维原料不足问题,我国可用于原生纸浆的木材资源有限,每年需进口大量纸浆。干磨纸浆作为再生纸浆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充造纸纤维原料,缓解原料短缺压力。同时,兼顾行业发展阶段性需求。标准制定时,可能考虑到部分企业已采用干法工艺生产再生纸浆,若直接将其排除在外,可能对相关企业造成较大冲击,影响行业稳定。

此外,也有《再生纸浆》国家标准制定的局限性,当时对干磨纸浆的危害认识尚不充分,且作为推荐性标准,更多是引导行业发展而非强制约束,因此未完全禁止干磨纸浆,而是通过技术要求进行规范。但后续实践表明这些要求不足以防范风险。

业内专家称,《再生纸浆》国家标准制定时,部分企业声称“干法+静电除渣+光学分选”已能把杂质降到3%以下,“留口子”可鼓励技术迭代。但事实上,一些干磨纸浆企业为节省成本放弃了后端净化环节,导致“后路”被滥用。

“海关总署的公告虽然字数不多,但却宣告了干磨纸浆红利时代的终结。”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标注“干法”即等于“高风险”的标签后,短期内有望遏制干磨纸浆入境,但长期效果取决于执行力度与配套措施。

新规出台后,部分依赖低成本干磨纸浆的企业可能面临原料成本上升、生产调整压力,需寻找替代原料或升级工艺;同时,行业内可能出现短期的原料供应波动,促使企业重新评估供应链;长期看,进口再生纸浆新规有利于行业绿色转型,倒逼企业淘汰低质量干磨纸浆,转向高质量再生纸浆或原生纸浆,提升行业整体产品质量。

“这些改进会显著增加生产成本。这本身就是一个‘倒逼机制’。”安兴业表示,低成本、低质量的干磨纸浆因无法达标而被淘汰,最终将推动造纸行业向更环保的湿法工艺转型。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