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俊峰为京华世家家族办公室董事长)
10月10日晚间,第一财经等权威媒体报道,宗馥莉在“十一”假期前已经辞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职位,辞职程序已经股东会和董事会流程批准。报道援引消息人士,宗馥莉此次辞职是因为娃哈哈商标使用“不合规”,因而决定经营自己的品牌“娃小宗”。
宗馥莉于2024年和2025年在娃哈哈集团两度辞职。2024年那次辞职,或许是经过精心谋划、以退为进。彼时几个月前宗庆后去世在公众舆论中引发波澜,娃哈哈2024年的销量亦因此受益。宗馥莉第一次辞职时公开的辞职信想必在当时给有关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时间过去了一年多,宗氏家族隐秘的内幕被公开。所以宗馥莉的第二次辞职远非一次简单的高管与法人变动,而是娃哈哈这家标志性中国民营企业在其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后,所面临深层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它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第一代家族企业在股权出身混沌、从家业蔓延到企业的继承纠纷、家长制权力与文化模式无法有序交接的普遍困境。一方面宗庆后展现出平衡控盘家族、资产、管理团队的个人权威,家族企业的社会资本无法简单复制和传承;另一方面宗馥莉在这一年多来并未真正推动娃哈哈公司治理的规范化与现代化。出身品牌公关擅长引导舆论、树立“大女主”人设在网络上赢得支持,但暂未表现出卓越的战略管理、系统思维和领导格局。大众认知中,宗馥莉与娃哈哈品牌以及整个宗氏家族的家业深度绑定。如今宗馥莉二度辞职,或可预示宗馥莉甚至宗氏家族淡出娃哈哈、单纯担任股东角色,意味着娃哈哈作为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经营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层面的治理规范。所以笔者认为,宗馥莉的辞职是其个人一时的得失,希望她检视再出发寻求成长。
从宗馥莉团队核心成员被调查以来,网络热议对富裕家庭二代子女教育的有效模式。在笔者看来,对类似的二代群体,无论是否经历过留学深造,父辈企业家都应该避免在他们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直接安排进入家族企业,以此规避根深蒂固的“太子公主病”。即便是所谓从车间起步,二代直接进入本家企业也会陷入能力闭环与视野局限。合理的做法是让子女在大企业、大平台去经历历练,让他们从真实的社会角落学会自下而上认知社会规则,更学会沟通与妥协。
性格决定命运,格局注定结局。宗馥莉辞职事件揭示了企业接班人培养的困难复杂,民营企业家家事私德与品牌人设的纠结,但绝不意味着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法治环境和所谓“浙商时代”的变化。从企业发展传承到宗家遗产纠纷,可以看到某些企业家的局限和不足,但这一切只是他们个人的是非得失而已。若干年后中国商业史书上,宗庆后与宗馥莉最大的贡献也许并不是创立发展娃哈哈,而是一个全方位、多因素、从私人到法人、从本土到离岸的企业与财富传承经典案例。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