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国汉学家:中国古代的原则和概念也给当代人以启发

第一财经 2025-10-14 21:32:51 听新闻

作者:程程    责编:盛媛

陈波表示,打造合理且具国际说服力的叙事逻辑是中国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10月14日,500余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围绕“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何为中国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谢韬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与主要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思想的汉学(Sinology)不同,中国学(China Studies)更多聚焦于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中国学的特点之一在于,其并非一个独立学科,而是从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角度,对当代中国开展综合性研究。

连接过去与未来

已经连续两届参会的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美国汉学家邰谧侠(Misha Tadd)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古代的原则和概念也给当代人以启发。他举例称,他非常欣赏老子所强调的“柔弱生刚强”,用委婉或甚至让步的方法应对冲突,而不是头碰头,最后两败俱伤。“这样的思维需要更多的学习,包括我自己国家(美国)的领导也应该多学习。”他说。

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亚洲事务委员会主席马豪恩(Jorge Malena)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西方世界普遍对中国古代文化很感兴趣,但看待中国不应只停留在古代。”

马豪恩在阿根廷开设了首个拉丁美洲的中国学项目,目前是两所阿根廷私立大学中国学项目的教授和负责人。他介绍称,他在设计项目不仅教授学生中国的社会、文化和哲学,也注重教授中国的当代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

“中国是阿根廷三大主要贸易伙伴之一,是重要的投资者、贷款人、技术转让者和基础设施建设者。对于阿根廷任何有志于从事商业活动或成为外交官的年轻人来说,他们都应该了解中国。” 他说,在阿根廷每年有几十名年轻人攻读中国学研究生,并且学生对中国学项目的兴趣日趋浓厚。

10月14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开幕 (第一财经 任玉明/摄)

广阔的学术与实践空间

兼容并包的特质赋予了中国学广阔的学术与实践空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经济研究主管陈波(Bo Che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认为打造合理且具国际说服力的叙事逻辑是中国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他作为经济学者参加本次中国学大会的理由。

他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进一步解释称,这一新兴行业具有颠覆性创新特性,会不可避免地冲击传统产业。这种冲击是因为创新并非全球同步发生,而是特定国家或产业的突破。正如获得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所揭示的颠覆性创新驱动发展,强调对创新的包容。

陈波表示,美国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描绘成“中国冲击”或政府补贴造成的不公平竞争,将创新问题解释成(市场)扭曲问题,一些国家是这种叙事的跟随者,但如果这些国家理解了其逻辑和其本质,他们自然会明白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排斥是不利的。例如现在加拿大内部就出现声音,要求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100%关税。“这种反思与我们的叙事相呼应,是基于事实、逻辑和经济学理念的。”他称。

“要走向国际化、引领国际化,需要有大家听得懂、接受得了的逻辑和基于事实的论辩。” 陈波称,“只有把这些故事讲好,中国的创新产品才能扩展到全球市场,并引领更多创新成果。”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