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放缓、国内二季度抢装后需求滑落的背景下,逆变器出口规模延续环比下跌势头。
受此影响,锦浪科技(300763.SZ)的三季度的营收与净利润,均出现显著环比下滑。10月15日该股遭资金大幅抛售,盘中一度跌超10%,截至收盘仍下跌7.6%,报收81.22元,10月以来则下跌12.23%。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锦浪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6.63亿元,同比增长9.71%;净利润为8.65亿元,同比增长29.39%,扣非净利润为8.02亿元,增幅为27.32%。
然而,该公司三季度的增长势头,已经明显放缓,实现营业收入18.69亿元,随同比微增3.43%,但相较于二季度的22.76亿元,环比大幅下降17.92%,而盈利能力的下滑更为明显,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为2.63亿元,同比下滑16.85%,比二季度的4.07亿元减35.38%,而扣非净利润同样也呈现相似趋势,同比降幅18.42%,环比降幅35.95%。
针对业绩下滑,锦浪科技未在三季报中解释。某电新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称,由于欧洲户储的需求一般,加上二季度国内抢装潮结束后国内需求进入相对真空期,导致光伏逆变器整体需求同比下滑。
全球光伏装机新增放缓的势头,目前没有出现变化。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今年8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7.4GW,同比减少55.3%,环比减少33.3%。逆变器方面,8月出口额同比虽维持增长,但环比持续下滑。海关总署数据则显示,8月份,逆变器出口额62.9亿元,同比增长2.2%,环比下跌3.4%。分地区看,当月,逆变器对北美洲的出口下滑最大,出口金额1.8亿元,同比下跌24.1%,环比下跌22.5%。
“去一年多的时间,光储行业景气度下滑,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与负债端,还没有出现真正的业绩底,估值定价修复的预期比较模糊,行业到今年底可能会出现盈利底部,之后有望形成新的供需平衡点。”另一新能源分析师说:“平价上网与能源转型仍为全球各地光储装机的需求底色,但全球各大洲的需求分化较严重。逆变器在光伏辅材环节中,具备相对更高的竞争壁垒,容易在装机需求复苏时率先重回成长。由于是辅材,逆变器的出货节奏与装机规模高度敏感,出货量的关键取决于下游需求拉动的排产演变情况。因此,随着四季度传统装机旺季的到来,逆变器厂商的业绩能否实现同比增长,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终端需求的复苏强度、公司自身的订单获取能力以及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锦浪科技的主营业务,是光伏逆变器和分布式光伏发电两大业务,组串式逆变器产品是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组串式逆变器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0.71亿元、45.03亿元、43.64亿元及26.13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达86.2%、74%、66.93%及69.2%。近几年,锦浪科技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收入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从2022年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20.8亿元,今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为11.11亿元。
目前,锦浪科技计划实施募资扩产分布式光伏电站、高压大功率逆变器业务。根据公告,锦浪科技拟通过发行可转债,募集16.77亿元,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高电压大功率并网逆变器新建项目、中大功率混合式储能逆变器新建项目、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数智化提升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分布式光伏电站、高电压大功率逆变器新建项目分别为3.61亿元、3.6亿元,3.5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锦浪科技称,通过上述项目实施,可扩大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规模,丰富公司储能产品类型,实施差异化、专业化竞争策略,建设高水平研发实验室、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并对公司多环节软硬件进行数智化升级。
根据公告,上述项目达产后,该公司将新增2.5万台250kW以上高电压大功率组串式并网逆变器、2.5万台20kW以上中大功率混合式储能逆变器的生产能力,预计年均新增净利润分别约为7728.45万元、1.24亿元。此外,公司拟投建120MW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约为1.11亿kWh,预计年均增加收入约4065.24万元,年均增加净利润约1539.24万元,税后投资内部收益率约为7.45%。
根据测算,上述两个新建项目的预计新增净利润2.16亿元,对应锦浪科技2024年6.91亿元的净利润,新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带来的净利润贡献,占比约为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