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接力棒传至澳门手中,一场关于“人才”的深刻叙事已悄然翻开新篇章。
10月22日至25日,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锐意进取,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为主题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在澳门举办。从广州的产业腹地到香港的国际枢纽,再到澳门这座中西文化交汇的“海上花园”,三地特色优势将在这场盛会中擦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分别从人才、城市和大湾区的视角寻找答案。
从“找工作”到“谋事业”实现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对每一位有志英才而言,大湾区不仅是就业之地,更是成就事业的舞台。本届大会为人才与产业深度对接搭建了坚实桥梁,从岗位供给到发展支撑,全方位满足人才“谋事业”的核心需求。
在大会期间,广东将配套举办“1+1+3”人才活动,其中包括3场“粤聚英才·粤见未来”2025年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活动,聚焦广东省二十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开展招聘,精准匹配不同领域人才需求。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专场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鹏城实验室、腾讯、华为等30家顶尖单位;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专场依托澳门科技大学学科优势,对接精准医疗、制药工程领域需求;文化创意旅游专场契合澳门城市定位,吸引文旅设计、会展管理人才加盟。
事实上,这些精心设计的专场招聘,是大湾区坚持完善人才发展生态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在制度层面,大湾区推进跨境执业资格认可,让8000余名港澳专业人才可便利执业,覆盖文旅、医疗等8大领域;粤港澳合作推动“一试三证”人才评价模式,已在美容、养老、餐饮、建筑等9个职业落地,组织粤港澳三地6974人次参加“一试三证”考试,5799人次通过考核获得相应证书,有效打破技能人才跨境流动的壁垒;2025年,“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新设面向广东省博士后设站单位的“湾区项目”,入选者可同时享受港澳地区和广东的平台资源,并获得港澳知名高校全职2年境外科研履历。在平台层面,从提供一站式服务的“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到布局于香港、澳门、横琴、南沙等地的国际人才驿站,共同构成了一个覆盖全域、精准链接海内外的多层次服务网络,确保人才“引得来、落得下、发展好”。
正是这些扎实根基,让全球英才在此锚定的,不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一个与大湾区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未来。
借“澳门平台”融通“三地资源”织密湾区协同发展网络
对澳门而言,本届大会是发挥其中西文化交汇的独特优势、赋能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大契机。
大会将打造人才博览主题馆,10月22日至25日持续对外开放。广东将在人才博览馆设立主题展区,聚焦人才、产业、文化三大维度,既展出众擎人形机器人PM01、莫界科技极致轻量型AI+AR眼镜等硬核科创成果,直观呈现广东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实力;也带来潮汕工夫茶艺、面塑英歌舞、新会葵艺、端砚制作、莞香等非遗展品,向海内外人才立体呈现湾区魅力。
借助澳门链接葡语国家及国际市场的枢纽作用,这些展示不仅让湾区产业优势与文化底蕴被全球人才看见,更能吸引葡语国家创新资源关注,进一步推动三地与国际资源对接。
作为大会的配套活动之一,粤澳青年创业项目双向推介将于10月22日举行。活动首次组织大湾区内地九市的港澳青创基地、创投基金走进澳门,推动粤澳创业要素资源深度交融与精准双向对接。大湾区内地九市的港澳青创基地代表将上台推介,详解入驻政策与创业环境;澳门创业项目代表则通过路演展示创新成果,与基地、创投机构面对面沟通。这种“双向奔赴”的模式,既能助力澳门科研项目在大湾区内地落地并完成转化,也能帮助内地项目借澳门链接港澳资源、拓展海外市场,持续织密湾区协同发展网络。
以“湾”有引力汇聚“百万英才”持续擦亮大湾区人才品牌
在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并明确提出“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历经三年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已成为大湾区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金字招牌”。其中,首届大会落地广州,为高层次人才颁发优粤卡、揭牌人才馆;第二届大会在香港举办,促成“9+2”城市人才合作备忘录签署,两届大会均吸引近千家单位参与、超千人现场对接。第三届大会预计参会参展超2000人,有望吸引更多国际高端人才关注,进一步放大引才聚才的叠加效应。
今年以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多省招聘等活动为契机,主动“送人才、送政策、送服务”,积极擦亮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新名片,发挥港澳“超级联系人”作用,整合粤港澳三地优势资源,持续加大常态化招引人才力度,不断增强引才聚才质效。其中,“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自今年初启动以来,已举办4000多场招聘活动,吸引超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湾区项目”共收到广东省343个博士后申报,占全国总量超三分之一。
这场大会令人期待的,不仅在规模层级,更在于它是大湾区从“聚人才”到“育生态”、构建人才高地的关键一步:当澳门国际化窗口、广东产业基础、香港枢纽优势深度融合,大湾区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完善的生态,向全球英才发出邀约。
前研工作的启动意味着这条“超级通道”已经开始从规划落地为现实。
截至24日凌晨5时40分,澳门暂未出现较多树木倒伏等严重灾情。
本年度《施政报告》结构清晰、措施务实、目标明确,既强化“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文化,亦体现“高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治理智慧,为香港经济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北都区建设不仅利好深圳的服务业,更带来扩大科技产业合作的机会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