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天的火热展演,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广交会”)第一期于10月19日落下帷幕。本期广交会以“先进制造”为主题,首设智慧医疗专区,吸引手术机器人、智能监测及可穿戴设备等47家企业参加,集中展现了我国医疗领域先进产品和技术,订单转化效果显著。
“效果超出我们的预期!”可穿戴外骨骼机械制造商太希智能的商务主管林晨红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该公司外骨骼机器人现场零售价为800美元一台,展会期间每天现场售出几十台,还有很多采购商正在洽谈中。
“我们昨天晚上加急将产品从杭州空运到展会来,今天(10月17日)下午三点必须到,不然我们都算违约了。” 她笑着说。
目不暇接!创新“智造”点亮智慧医疗
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介绍称,随着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我国制造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不断走俏国际市场,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工业机器人增长54.9%。
而在本届广交会的智慧医疗专区,医疗机器人、智能监测诊断、智能手术辅助器械等创新成果精彩亮相,其创新力、实用性和高性价比让络绎不绝的海外参展商直呼“上头”。
在本届广交会上,元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带来了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覆盖膝关节、髋关节、单髁关节置换等全骨科术式。据悉,该机器人已经完成了超5000例临床手术验证。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机器人的介入下,手术的切割范围更精准,例如,机器人会在截骨超出规划范围时自动停止,避免患者软组织遭受更多损伤;此外,手术效率也明显提高,以膝关节置换术为例,手术时间通常需要一个半至两个小时,而在机器人的帮助下,手术时间可以缩短到半小时多至一小时。
“一些来自俄罗斯和意大利的采购商表示,他们还没有见过这种机器。”上述工作人员称,广交会期间他们已与不少采购商建立联系。在海外市场方面,这款设备已经申请到泰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医疗设备认证,获得了市场销售资质,正在申请进入欧盟市场所需要的CE认证。
展会现场的另一热门“打卡地”则是太希智能的展位,等待试戴外骨骼的海外采购商排起了“S”型长龙。该公司商务主管林晨红向记者介绍,穿戴外骨骼可以帮助使用者减少30%~50%的体力消耗,有效缓解长时间运动带来的肌肉酸痛和关节紧张,“主要用于登山旅游和帮助一些行动困难的老年人行走。” 她补充称,这款外骨骼机器人自重2公斤,续航时长3至7小时。
“一点也不沉。”一位穿戴外骨骼行走的外国采购商对好奇的人群说,“它真的能帮到你,当你移动你的腿时,这里的引擎可以帮助你一起动。”
服务机器人出海背后的产业协同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9月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54.2万台,较十年前增长超一倍,年安装量连续第四年突破50万台。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年安装量达到29.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54%,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可以说,中国的服务机器人已经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产品,早已实现规模量产、应用场景多元,这一飞跃也带动了国际供应链和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钛虎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提供机器人高端硬件与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该公司渠道销售贾贝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两年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也带动了对关节机械模组的需求,该公司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基本年年都在翻番”, “服务机器人场馆里面百分之六七十(展商)都是我们的客户”。
而在钛虎机器人不远处,一位海外客商正趴在床上,体验筋膜按摩机器人在他背上捻转腾挪,其他海外采购商则举着手机拍照甚至直播。
这款机器人也是产业协作的经典案例。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的机械臂由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广东物语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负责主体机箱和内置软件的设计,确保在中医理疗中的艾灸、按摩、拔罐、刮痧等场景的落地。“对中医理疗有了解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客户这几天来问得很多。” 他称。
元化智能的工作人员也介绍称,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一些外国品牌强调深度绑定,“我做的手术机器人,只可以用我的假体”。而他们的手术机械臂则采用了开放平台设计,可以兼容不同品牌的假体,便于患者和医生根据价位和需求等个体情况选择具体方案。她透露称,目前该公司和多家假体公司建立合作和授权,扩大患者的选择范围。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企业在全球应用场景加速拓展也带动了行业价值链上下游出海业务的起步和发展。贾贝宁就对记者表示,作为通用机器人产业的上游供应商,该公司原本没有出口业务,但随着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该公司已经开始涉足出口业务,“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
面对展馆内琳琅满目的服务机器人,贾贝宁坦言:“卷是一定的,但只有大家都开始做,整个机器人技术突破才会更快。”
科技创新已日益成为驱动自主品牌成长的核心力量。
量产化、应用场景多元化的服务机器人畅销海外,逐渐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动能。
作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广交会充分反映出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的整体趋势。
28年外贸老兵讲述中国摩托车出口新风向。
今年前9个月,汽车制造业的相关产品出口保持两位数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