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风电设备的研发与创新主要围绕固定电价和确定性消纳场景展开,如今随着政策调整,新能源消纳与电价均存在不确定性,如何推动产品变革成为全行业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在近日举办的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5)上,远景能源风机与装备产品平台副总裁黄虎的发言,道出了行业共同的困惑。
此次大会上,金风科技(002202.SZ)、远景能源、明阳智能(601615.SH)、上海电气(601727.SH)等头部企业高管齐聚,围绕136号文(即《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风电行业的转型路径展开对话。
提升项目发电效率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136号文,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全电量入市,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意味着中国新能源上网固定电价时代结束,新能源发电不再享受电价政策优势,将直面与煤电等能源的价格竞争。
行业人士指出,由于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在电力系统中可调度性较差,全面入市初期,新能源企业短期或面临上网电价下行压力。
在电价成为新能源投资最大不确定性背景下,如何控制项目度电成本,成为与会嘉宾的热议话题。
整机厂商金风科技尝试通过“风储融合”模式应对电价波动。金风科技副总裁陈秋华表示,公司正通过为风电机组配置储能,使其能主动、灵活地匹配电力市场需求——在上网电价低谷时储存风电,电价高位时释放电力进行交易。这一模式不仅能提升收益,对电网有功平衡也有重要价值。
“在澳大利亚等电力交易活跃的市场,我们尝试为风电场配置100%容量的储能装置,利用日内巨大的峰谷价差套利,也能为电网提供稳定支撑。”陈秋华表示,目前该模式已在国内部分新能源富集区域进行试点,后续将逐步推广。
AI赋能正成为不少企业升级整机设备、提升发电效率的重要手段。明阳智能副总裁叶凡指出,为了应对未来更复杂的应用场景,风电企业要从设备供应商向系统方案解决商转型。“过去我们关注设备报价,现在更看重全生命周期成本。”他表示,明阳智能正在推动风机与大数据、AI深度融合,让设备更具收益预判能力,结合实时电价、风速等数据动态调整,实现发电收益最大化。
远景能源近日发布了伽利略AI风机,将风机、储能与AI能源大模型融合。该产品依托“天机”气象大模型与“天枢”能源大模型,希望解决风电行业长期存在的功率预测不准、电价波动难把握、风机发电性能欠佳等问题。例如在上网电价高时保障电力稳定输出,在电价低谷期安排维修并进行适当能量搬移。
“该产品已在远景部分示范项目中实践,场站整体收益相较传统风机可提升20%以上。”远景能源风机与装备产品平台副总裁黄虎强调,未来新能源产品的创新,核心将围绕“解决适配电网与负荷”的问题展开,持续向电网友好、负荷友好方向推进,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是关键。
绿色氢氨醇释放增长空间
项目降本之外,商业模式创新也成为企业增收关键。
“136号文对行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要思考如何做大蛋糕,挖掘更多新的商业模式与盈利路径。”上海电气总工程师、副总裁蒋勇以公司今年7月在洮南市投产的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为例称,该项目通过“风电制氢+生物质制二氧化碳+绿证交易”的组合模式,解决了风电制氢消纳难题;同时结合绿证交易与特定需求场景,也使项目具备了商业落地的可行性。
金风科技在绿色氢氨醇领域的布局亦具有代表性。陈秋华介绍,公司风电项目除了应用在电力交易场景外,还拓展至绿色氢氨醇领域。2024年,金风科技投资百亿余元建设兴安盟风电耦合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配套200万千瓦风电,该项目目前已承接了马士基、赫伯罗特两大航运巨头每年高达75万吨的绿色甲醇订单。今年9月,公司又宣布投资189亿元,建设巴彦淖尔风电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山高新能源则从数据中心这一细分领域切入。公司副总裁马锁明在会上透露,山高新能源去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启动的“新能源+数据中心”一体化项目当前正快速推进,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该项目既能助力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也能满足数据中心对绿电的需求。
“对投资开发商而言,除了成本控制能力与技术方案优选能力外,未来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马锁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