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肖远企:AI无法替代金融人才专业判断,辅助决策仍是主流

第一财经 2025-10-23 17:52:03 听新闻

作者:陈君君    责编:林洁琛

“AI不仅不会取代员工,还可能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10月23日,在2025外滩年会首场圆桌讨论“金融领域的AI治理与国际合作”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强调,在人工智能(AI)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人才仍然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资产,AI的作用主要是辅助决策,无法替代人的专业判断。

(肖远企在圆桌讨论现场。摄影/吴军)

肖远企指出,目前AI在金融机构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后台运营智能化,包括数据收集、加工、信息甄别与识别,以及客户评估等环节;二是客户交流智能化,金融机构在营销、维护及问题解答等方面普遍采用AI技术;三是金融产品提供的智能化。AI对内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对外可提供更个性化、精准的产品与服务。

对于AI是否会引发员工安置压力,肖远企表示,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此类案例。AI仍处于早期阶段,其作用主要是辅助性,无法取代人的决策。在信贷、保险定价、定损和精算等关键领域,仍需依赖专业人才判断。“AI不仅不会取代员工,还可能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在谈及金融风险与监管框架时,肖远企指出,AI应用带来的风险在性质上类似历史几轮金融科技变革,主要表现为增量风险和边际风险,根本性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操作风险并未发生变化。

具体来看,AI对单家机构带来的风险包括:一是模型稳定性风险,高度依赖模型支撑业务拓展,模型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二是数据治理风险,包括数据来源选择、数据质量控制及后续监测程序。

从行业层面观察,增量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集中度风险,金融机构可能依赖少数技术能力强、资源投入大的服务提供商,大型机构在资源投入上占优,市场集中度可能提升;二是决策趋同风险,由于使用模型和数据标准化,金融机构决策可能高度同质化,若趋同性过高,可能引发“共振”效应。

“一个良好、稳定、有效的金融体系需要多元化参与者和市场平台,因此在AI应用过程中,应关注其对金融结构的潜在影响。”肖远企强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