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5外滩年会聚焦人工智能:金融创新与风险治理并行

第一财经 2025-10-27 20:26:43 听新闻

作者:陈君君    责编:林洁琛

金融业迎来边际巨变还是系统性重塑?

近日,2025外滩年会在上海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拥抱变局:新秩序·新科技”。会议期间,围绕人工智能(AI)的圆桌论坛成为焦点,包括智能跃迁:AI的宏观经济含义、金融领域的AI治理与国际合作、未来人工智能的变革图景、AI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等议题,吸引全球财经政要、机构高管及学界领袖,共同探讨AI技术的机遇、风险与治理路径。

AI发展:边际进步还是行业重塑

当下,AI正在深刻改变工业和日常生活,但究竟是“边际性工具进步”,还是像蒸汽机、电力一样带来根本性行业重塑,是学界与产业界关注的核心问题。

对于AI是否会引发泡沫,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原主席杰森·福尔曼(Jason Furman)表示:“我实际上会押注泡沫不会出现。”福尔曼认为,即便存在泡沫,也更类似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而非2007年的房地产泡沫或金融危机,因为“并不存在一大笔资金被用作整个银行体系的抵押品,而且人工智能是真正的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则从金融视角分析,AI在信息处理、IT和自动化基础上的应用,是“又一次边际变化”,但这一边际变化意义重大。他回顾银行业历史,指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传统柜台操作向现代数据处理行业转型,是银行逐步依赖计算机系统完成支付、定价、风险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过程。如今,人与机器的关系正经历从“人主导、机器辅助”向“机器主导、人作为客户接口”的演变。

跨国比较中,福尔曼指出,美国人工智能资本泡沫风险高于中国。他解释称,中国正在探索如何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价值,以DeepSeek为例,表现出较高效率和稳健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从宏观经济角度强调,政策应协同发力,人工智能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中国有望成为首要受益者”,而且企业、金融机构乃至高校在AI应用上都非常积极。黄益平认为,这为中国在全球AI经济竞争中争取先机提供了条件。

立足香港发展,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李达志表示,目前AI应用仍处早期阶段,没有完全掌握“制胜公式”。香港长期以来是中国门户与东西方交流枢纽,“东西方需要加强合作,香港是理想交会点”。香港特区政府通过数码港建立共享平台和超算中心,为大型及中小型银行提供共享算力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基础设施,推动AI红利最大化。

在实际应用层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指出,AI在金融机构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中后台运营智能化、客户交流智能化及金融产品提供智能化。中后台智能化涵盖数据收集、加工、信息甄别及客户评估;客户交流智能化包括营销、客户维护及问题解答;金融产品提供智能化则使AI既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

周小川补充称,AI对货币政策影响有限,因为货币政策是“慢变量”,需要基于宏观指标做稳健判断,而AI的高频数据处理能力与此特性存在差距。但在金融稳定领域,AI潜力突出,可用于提前预警金融不稳定风险,尤其在银行体系健康度分析方面提供新手段。

AI风险:劳动力与金融体系的双重挑战

AI的快速发展带来效率与创新的同时,也伴随潜在风险。法兰西银行副行长阿格尼丝·贝纳西·奎里(Agnes Benassy-Quere)指出,AI系统面临三重风险:网络风险、服务商集中风险和“可解释性”风险。“网络攻击频率和复杂性上升,金融机构承受全球约一半攻击,形成系统性风险;服务商高度集中可能导致操作风险和市场反应趋同,增加闪崩可能性;而决策高度依赖AI且缺乏人工验证,则可能引发责任、诉讼及决策不稳定风险。”她称。

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李达志强调,AI可能减少部分岗位,同时创造新岗位,核心挑战在于技能错配,即能否通过再培训让现有劳动力胜任更高端的工作。肖远企则认为,目前尚未出现员工安置压力,AI主要起辅助作用,关键领域如信贷、保险定价、定损及精算仍需依赖专业人才,“AI不仅不会取代员工,还可能创造更多岗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进一步指出,AI对劳动力的影响集中在“一老一小”,即青年劳动力面临初级人力资本挑战,而大龄劳动力主要表现为逐步退出劳动市场。

金融风险方面,肖远企指出,AI引入的风险与历史金融科技变革类似,主要是增量和边际风险,而信用、市场、流动性及操作风险等根本性风险未发生变化。单家机构面临模型稳定性和数据治理风险;行业层面则关注集中度风险与决策趋同风险,金融机构可能高度依赖少数技术供应商,使用标准化模型导致决策高度同质化,从而引发潜在“共振效应”。

此外,福尔曼指出,不同国家的资本泡沫风险不同,美国风险高,中国风险相对可控。黄益平则从宏观政策角度强调,通过政策协同与技术应用,可以降低风险并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周小川提醒,AI在金融稳定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但仍需稳健策略与历史经验相结合,以防突发性风险。

AI治理:监管与国际合作并行

随着AI在金融体系的应用逐步深化,治理与监管成为焦点。李达志指出,如果金融机构在采用AI方面行动不够迅速,也存在失去竞争力的风险。他介绍,香港与国际清算银行合作开展“Project Noor”,研究AI可解释性问题,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周小川则强调,AI“黑箱模型”问题需监管关注,金融机构大量使用不可解释深度学习模型,监管部门可能面临潜在风险不可控问题。同时,AI高频短期数据分析与央行所需的长期稳定性存在差距,需要政策制定者权衡。

欧盟在AI监管方面走在前列。阿格尼丝指出,欧盟《人工智能法》自2024年实施,其核心在于监管,将AI系统按风险分为四类:不可接受风险(如社会信用评分)被禁止,高风险需严格管理,有限风险需告知用户正在与AI系统互动,最小或无风险则无监管要求。她总结称:“AI是一把双刃剑,既提升监管者监测风险能力,同时也增强风险本身的潜在影响力。”阿格尼丝强调,希望其他国家展示如何确保AI发展遵循基本原则。

周小川进一步指出,当前国际合作在AI具体议题上有限,但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境联通仍存在合作空间。他呼吁加强金融行业AI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国际合作奠定基础。

在政策实践层面,肖远企认为,AI带来的金融风险需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增量和边际风险,包括模型稳定性、数据治理、集中度和决策趋同等,同时借鉴历史金融科技变革经验,建立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框架。他指出,AI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监管与创新应并行推进,确保金融体系稳定与技术红利兼得。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