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以及供强需弱等挑战,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如何实现增长?
10月24日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石化大会,以“解码新增长”为主题展开讨论。
“面对复杂形势,既要清醒认识外部环境波动、低碳转型、高端供给不足等挑战,更要主动把握结构升级、技术革命、市场扩容等机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云鹏认为,接下来要突破产业升级新技术,加快绿色转型,构建低碳发展新方式的同时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集群发展新空间,培育产业发展新力量,深化数智赋能。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也提出,过去集中布局、集中建设是新增长,新投资、新项目是新增长。而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需求不振、“内卷式”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才是新增长,绿色低碳转型、结构高端化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才是新增长。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剑波分析称,当前炼化行业呈现出五大趋势:地缘政治格局动荡考验产业链韧性;“双碳”目标成为“必答题”;交通能源需求向多能竞争转变;传统需求见顶,化工新材料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全球石化产业加速重构存在结构性机遇。应对这些趋势,企业应提升产业链韧性,聚焦高端差异化、智能化,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把握国际化机遇,深化绿色低碳转型。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汝新看来,石化行业正处在“五期叠加”的复杂局面:需求换挡期、格局重构期、政策规制期、技术突破期和资本分化期。他理解的“新增长”应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绿色低碳为底色,以数字赋能为抓手,以开放合作为路径。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营业收入达16.28万亿元、利润总额7897.1亿元,分别比2020年增长46.9%和53.2%。全行业进出口总额9488.1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53%,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在23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大会上,英威达亚太区尼龙上游业务副总裁李凯表示,当前产业链重构是更深层的“再全球化”,创新需要生态系统合作,中国正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莱晟特高级副总裁克莱夫·吉布森预测称,未来石化行业产能增长浪潮将推迟利润率复苏,行业合理化调整不可避免,未来增长潜力将集中于中国、印度、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而“一体化和差异化”是企业在周期中保持韧性的关键。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战略与投资部副总裁葛友根分析了不同区域的特点,提出当前呈现出“中国卷、欧洲关、美国猜、中东买”的态势,强调企业的国际化要服务于公司战略,推动国际国内并重的平衡战略。
智能化技术正在成为国际合作的“通用语言”。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俞海斌称,石化行业智能化呈现出从自动控制到智能决策再到自主运行的跨越趋势,不同区域市场需求也存在差异,比如东南亚市场侧重快速部署和成本效益,而欧洲市场则更关注绿色转型和合规性,因此企业需制定差异化路径。
信诺咨询集团马来西亚公司合伙人、执行董事穆琦建议,出海企业须将“合规”与“合作”置于首位,深入理解投资目的国的战略定位与发展需求。其中,东南亚市场具有需求多样化和原料潜力大的特点,企业出海应“乘势而为”,契合东道国如泰国定位高端化工、马来西亚侧重绿色低碳等发展战略,同时重视股权架构等合作细节,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