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两大跨国医疗巨头阿斯利康和美敦力同一天在北京宣布落成新的研发中心和创新基地,中国作为全球医疗创新策源中心的地位正在进一步加固。
数十年前进入中国的一大批跨国医疗企业,正在从单纯的技术输入者,成长为中国医疗行业重要的生态共创者。
聚焦AI和数字医疗
阿斯利康全新启用的北京全球战略研发中心拥有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中心,将加速药物早期研究成果向临床开发的转化,这也是该公司在中国的第二个战略研发中心。
美敦力也称,在北京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最新落成的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将致力于研发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疾病管理解决方案,并希望通过该平台将中国医疗实践转化为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创新样板。
上周,制药巨头辉瑞在上海启动了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该中心将为中国本土高校、创新生物技术企业、医院及临床研究机构提供能力建设与资源支持,推动创新成果更快迈向全球化。
辉瑞CEO阿尔伯特·布尔拉(Albert Burla)在最近的一次公开发言中表示,中国凭借快速的研发流程,在过去十年中已占据全球药物开发市场30%的份额。他呼吁美国制药行业加强与中国制药行业的合作。
“在生物制药领域,中国惊人的速度、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已经改变了全球竞争格局。”布尔拉说道,去年,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几乎占所有大型制药公司药物许可交易的三分之一,这标志着创新来源地发生了重大转变。
他援引数据称,中国目前约有1200个创新药物管线,而十年前只有约60个。他还补充道,中国生物制药公司招募临床试验患者的速度是美国公司的2至5倍。
进博会提供重要生态共建平台
近年来,跨国医疗巨头不断加大中国研发投入和供应链本土化投入,诞生了一大批源于中国创新的疗法。即将到来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为跨国企业在中国参与健康生态体系共建提供重要催化平台。
在进博会召开前夕,德国制药公司勃林格殷格翰重申了未来5年在华研发投入超50亿元人民币的计划,并表示在研创新药和新适应症有望在中国实现与全球同步获批。此外,公司还将加速动物疫苗在中国本地的研发。
另一家德国巨头赢创也表示,将在今年进博会期间展示更多中国本土研发的创新技术。今年7月,赢创位于上海的医疗器械方案技术中心开业,这是赢创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应用研发和委托定制加工的技术中心,为整个亚洲地区提供服务。
吉利德科学公司表示,在今年的进博会展台上将与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签约“HIV快速启动治疗”等项目,围绕我国艾滋病防控策略和艾滋病流行的特点,推动HIV快速启动治疗,提高HIV抗病毒治疗成功率。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在加速创新药物引入的同时,吉利德也在积极推进本土研发,目前公司开展的16项研发项目中,包括10项肿瘤领域项目和6项非肿瘤领域项目,其中,中国参与的肿瘤项目中90%实现了与全球同步研发,旨在让更多的创新药物和新适应症能更早、“无时差”地惠及中国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