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11月10日,第八届进博会迎来最后一天,今年进博会上,跨国医疗健康企业仍是参会主力,也是签约“大户”。
在为期六天的进博会上,跨国药企与中国合作伙伴在支持创新药发展、应对慢病挑战、扩大药品供应等多方面达成协议,进博会的平台也加速了药品药械从“展品到商品”的流程。
“进博会现在已经成了为外企解决中国市场准入问题的重要窗口。”一位业内观察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通过进博会,越来越多的创新药项目受到关注,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加速了临床的落地应用。”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跨国药企为应对中国高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脂肪肝、脑卒中、心衰等慢病、重疾扩大生态合作,并寻求新疗法。
阿斯利康与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追加投资约1.36亿美元,用以扩大青岛生产供应基地产能。此次扩建将进一步提升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的产能,更好地满足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需求。
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林骁表示:“进博会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更是全球创新合作与交流的桥梁,为跨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机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
勃林格殷格翰宣布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等重点疾病领域,整合临床资源与研发优势,共同推进临床试验及学术交流,加速创新疗法在中国的临床验证与落地。
勃林格殷格翰还与上海市医学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启动“上海脑卒中防治水平提升计划”。
展望未来中国医药创新的发展,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CEO高皓廷表示:“通过进博会的平台,使得创新疗法加速获批上市,这不仅基于企业自身的研发管线积累,也得益于中国对于科技创新和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发展的政策支持。我们期待将更多全球创新引入中国,并助力本土研发、本土生产走向世界。”
此外,在医疗器械方面,德国光学巨头蔡司与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签署合作意向备忘录,正式加入上海创新网络,深入参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强生医疗科技与上药控股就全球首款介入式人工心脏Impella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临床急需通道将这一患者急需的医疗器械引进中国并送至患者。
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总裁周敏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的病患需求是巨大的,尤其是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健康需求,例如心脏疾病的高发,这为心血管的治疗带来新的挑战,也推动了心血管医疗器械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新药加速获批的同时,跨国药企也更关注本土创新药如何加速出海。在辉瑞的一场关于创新药出海的论坛上,辉瑞与合作伙伴三生制药、石药集团、再鼎医药、和铂医药、高瓴创投等,共同探讨了中国生物医药全球化的加速路径。
辉瑞全球业务发展部中国业务发展副总裁任宇强调,真正具备价值的创新需要拥有全球竞争力,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正在于推动创新从规模增长的“量变”迈向核心突破的“质变”。
再鼎医药总裁Josh Smiley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创新药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发展后,已经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果,接下来的重要工作是如何让这些创新成果走向全球,惠及海内外更多患者,并在资本市场进一步释放中国创新药的价值,引起全球投资人的关注。”
跨国科技巨头展示的智能化技术引发业内关注。西门子、欧姆龙、蔡司等来自不同领域的技术装备企业都发布了融入人工智能的创新解决方案。
赛思称,进博会是了解政策方向、观察其他品牌的动态以及展示自身优势的“综合性的机会”。
诺和诺德的明星减重药司美格鲁肽是目前唯一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临床证据的一款GLP-1类减重药,将对心血管疾病等肥胖“共病”的诊治产生深远影响。
开放层次更深、合作主体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