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24年度在温州地区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以下统称营业收入)为依据的“2025温州市综合百强企业”榜单今天正式发布,同期发布的还有“制造业五十强企业”“服务业三十强企业”榜单。据悉,这是温州市企业联合会、温州市企业家协会、温州市工业经济联合会持续第21年发布“温州市综合百强企业”榜单。
“百强企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也是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据统计,本届“百强企业”去年共实现营业收入4628.16亿元,与上届百强企业增加7.24%;创造净利润276.75亿元,增长9.35%;资产总额19565.02亿元,增长11.69%;纳税179.04亿元,吸纳就业29.44万人。
本届百强企业入围门槛为9.33亿元,与上年(9.32亿元)基本持平;但营收30亿元-100亿元的“腰部企业”从30家增至34家,营收百亿元以上的企业从7家增加至8家。
在区域分布上,龙湾、鹿城、瑞安、乐清、瓯海、市本级6地共集聚81家百强企业,营收占比91.14%;山区海岛县(市、区)平阳、龙港、文成、泰顺、苍南、洞头区域仅有11家,营收占比4.76%,区域梯度依然明显。
“百强榜”中,民营企业76家。这76家民企在营收、净利润、纳税和就业等数据在“百强”中分别占比84.17%、74.09%、76.36%、和91.02%;国有企业13家,集体股份制企业11家;以产业结构分,制造业53家、服务业33家、建筑业14家。76家民企平均营收51.3亿元,高于综合百强企业均值46.3亿元;净利率为6.2%,高于国企的5.1%和集体合股企业的4.8%。
制造业表现仍然强劲,53家制造业企业的营收占比为57.6%,利润占比41.6%,纳税占比62.58%;制造业中,传统产业还是“定海神针”:电气、鞋革、服装、汽摩配、化工五大产业合计营收占制造业的75.62%,利润占比86.64%,纳税占比71.19%。
本届百强企业去年研发费用总额84.25亿元,同比增长5.13%,研发强度1.82%,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54%;拥有有效专利22686项,其中发明专利3971项,制造业占比91.3%;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62项,正泰、华峰、德力西等企业跻身“全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榜单。
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使得温州“新质生产力”经济呈加快萌发的态势。在新能源领域,瑞浦兰钧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居全球第9,全年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9.43%;在新材料领域,华峰合成树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8%,攻克高端运动鞋中底超临界发泡材料“卡脖子”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海螺集团星创环保项目自主研发全国首创的“淤泥制石”技术,实现变废为宝、循坏利用、绿色发展;在生命健康领域,奥康投资的眼科高值耗材项目,打破欧美垄断,2024年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单件成本下降40%。
需要说明的是,纳入该榜单的企业营业收入只计算温州区域内统计口径。如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达4066亿元,居2025年度中国企业500强第64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4位,居2025年度浙江省百强企业第5位;多弗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达2189亿元,列2025年度浙江省百强企业第10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8位。但由于他们的营业收入主要发生在区域外,故不在温州综合百强序列。还有正泰电器、德力西、人民控股、华峰集团、万洋集团、森马集团等,他们都跻身2025浙江省百强企业序列,区域外总营业收入都较大程度的大于温州区域内营业收入,但该榜单只统计其在温州区域内的营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