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球炽热行情下的财富之道,科技浪潮还能走多远?

第一财经 2025-10-30 10:34:50 听新闻

作者:Mark Haefele    责编:张健

1999年秋,作者曾撰写报告认为科技股热度过头,而现在将论证相反观点——AI热潮虽可能重演互联网泡沫的判断失误,但当前市场仍有续涨空间。

(本文作者为瑞银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总Mark Haefele)

1999年秋,我也曾像现在这样执笔撰写分析报告,阐述我们在当时科技股狂热期的投资立场。彼时我认为,科技股的热度已明显过头。而在本文中,我将论证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

几乎所有人在互联网泡沫期间都曾有过判断失误,如今的人工智能(AI)热潮或许也会如此。互联网时代,有人因过早离场错失后续涨势—1995 年初至2000年3月,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累计上涨近7倍;但过晚退出同样面临巨亏——2002 年指数触底前,从峰值暴跌了近80%。

尽管对资本市场的判断失误难以完全避免,但平稳度过行情震荡、斩获丰厚回报并非不可能。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开启下跌行情时,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美国国债、黄金及石油等资产均实现持平或上涨。即便在泡沫完全成型的阶段,做空互联网板块仍难获利。1995年初至 2002年末,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年均回报率仍达7%。

市场仍有续涨空间

全球多数股票市场的牛市即将迈入第四个年头,尽管如此,我认为这轮涨势尚未终结。因此,我们在本月将全球股票评级上调至“具吸引力”。

第一,AI 领域的资本支出趋势未见放缓。近期,超大规模云服务商与AI芯片制造商达成了数十亿美元规模的合作协议。这一动态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判断:AI相关资本支出将在更长周期内保持强劲态势。

第二,我们认为,AI需求最终能够消化当前的产能扩张,且新增需求可能进一步推升投资增速。据我们测算,到2030年,机器人、代理式AI及企业AI所需的算力,将达到当前已安装芯片基数的5倍。

第三,AI投资的变现进程仍处于早期阶段。但AI技术的采纳率正快速提升,且率先应用AI的企业已开始显现经济效益,这让我们有信心判断:AI 相关投资将带来合理回报。

与以往任何市场热潮类似,投资者仍需警惕潜在风险。本轮AI热潮中,阶段性挑战难以避免,例如产能过剩、能源供应瓶颈等问题。此外,头部 AI企业通过相互投资形成的“内部循环”趋势,也值得重点关注。不过,我们仍将AI视为重要的变革性机遇,AI相关个股仍是未来全球股市表现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

基于对AI的积极判断,本月我们将全球股票评级上调至“具吸引力”。除AI外,市场还存在其他积极驱动因素:近期数据显示,美国宏观经济表现好于预期;此外,2026年起,美联储进一步降息及更宽松的美国财政政策,将为周期性行业带来温和利好。因此,我们认为美股仍有上涨空间。

美国以外,哪些市场具备最佳投资机会?

在全球板块层面,我们将“中国科技股”评级上调至“最具吸引力”。我们认为,中国科技板块及整体中国股市前景向好,这也将对新兴市场指数形成支撑。美联储降息与美元贬值将为新兴市场带来普遍利好,而具备韧性的新兴市场货币及稳健的宏观趋势,也将助力吸引新资金流入,进而支撑估值上行。

我们同时看好日本股市、整体新兴市场,以及欧洲市场的部分行业。

长期投资维度,我们重点看好三大主题:AI、电力资源、长寿经济。

此外,投资者应始终聚焦长期财务目标,确保投资组合充分多元化。基于此,我们持续看好优质债券与黄金。若市场对美国经济或 AI 上行前景的担忧升温,优质债券将因避险需求获得青睐;而黄金仍是有效的组合多元化工具。尽管年初至今已实现强劲上涨,但其在对冲市场波动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方面的作用,仍将有效发挥。

此文件仅旨在提供数据讯息,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特定投资目标、财政状况或需要。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仅代表作者观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