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9日,世界银行(下称“世行”)发布最新《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显示,2026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或将连续第四年下行,跌至六年来最低水平。
世行在报告中表示,受全球经济增长疲软、石油供应过剩加剧及政策不确定性持续等因素影响,预计2025年和2026年大宗商品价格将分别下跌7%。
世行称,能源价格回落助力缓解全球通胀压力,大米小麦价格走低则提升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可负担性。尽管大宗商品价格最近有所下降,但仍高于疫情前水平,预计2025年和2026年价格将较2019年分别高出23%和14%。
世行报告还称,受避险资产需求激增及各国央行持续购金推动,2025年贵金属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发展经济学高级副行长吉尔(Indermit Gill)表示:“大宗商品市场正在助力稳定世界经济。能源价格下跌助推了全球消费者价格通胀的回落。但这种缓和态势恐难持久。各国政府应借此契机整固财政基础,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贸易与投资步伐。”

预计金价2025年将上涨42%
世行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原油过剩规模显著扩大,预计2026年将达到2020年——近年高点的165%。
同时,随着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需求增长等因素,石油需求增速持续放缓。预计布伦特原油均价将从2025年的每桶68美元降至2026年的每桶60美元——创下五年新低。总体而言,预计能源价格2025年将下降12%,2026年将进一步下行10%。
粮食价格同样呈现跌势,预计2025年下降6.1%,2026年微降0.3%。受产量创纪录及贸易紧张局势影响,2025年大豆价格承压下行,但未来两年有望逐步趋稳。与此同时,随着供应状况改善,咖啡与可可价格预计2026年将有所回落。
不过,受生产成本上涨及贸易限制影响,化肥价格涨幅预计2025年将达21%,2026年则回落至5%。如此幅度的上涨可能进一步挤压农户利润空间,并引发对未来作物产量的担忧。
与此同时,黄金一向被视为经济不确定时期的避风港,预计金价2025年将上涨42%,2026年进一步攀升5%,达到2015-2019年均值的近两倍。白银价格亦有望在2025年创下年度均价纪录,预计涨幅达34%,2026年则再涨8%。

大宗商品价格在预测期内的跌幅或将超出预期
在本期报告中,世行还在“特别聚焦”部分结合当前大宗商品市场波动格局,回溯了国际大宗商品机制的发展脉络。
研究发现,尽管过去采取的库存管控、生产配额、贸易限制等措施短期内帮助稳定了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但鲜有取得持久成效的案例。
最为持久的国际大宗商品机制——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始终在艰难地试图维持市场主导地位,尤其在油价高企时期,因为高油价往往吸引新竞争者入场。
报告建议各国摒弃价格管控手段,转而通过促进多元化高效生产、投资技术创新、提升数据透明度、推动市场化定价等方式,增强应对价格波动的长期韧性。
世行还在报告中表示,若全球经济增长在持续贸易紧张与政策不确定性中延续疲软态势,大宗商品价格在预测期内的跌幅或将超出预期。若欧佩克+原油产量高于预期,可能加剧石油供应过剩态势,给能源价格带来额外下行压力。预计2030年前电动汽车销量将大幅增长,或进一步抑制石油需求。
反之,地缘政治紧张与冲突事件可能推高油价,并提振黄金、白银等避险商品需求。就石油而言,进一步制裁的市场影响也可能推高价格,使其超过基准预测水平。
此外,若拉尼娜现象强度超出预期引发极端天气,可能扰乱农业生产,推升供暖制冷电力需求,进而进一步推高粮食和能源价格。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与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推升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所需能源及铝、铜等基本金属的价格。
世行副首席经济学家、预测局局长高斯(Ayhan Kose)说:“油价下行恰为发展中经济体推动促进增长、创造就业的财政改革提供了时机窗口。逐步取消成本高企的燃油补贴,可腾出资源投入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建设——这些领域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同时提升长期生产率。此类改革有助于将支出从消费端转向投资端,既有助于重建财政空间,也能支撑更持久的就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