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官网日前发布公告称,根据《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下称《规范条件》)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的规定,经企业提交自查报告、地方审核、专家评审、现场核实、地方复核、网上公示等程序,现将现行有效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前十二批)。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共计129家光伏企业上榜有效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前十二批)。
上一次发布光伏制造业合规企业名单为2023年12月。据工信部官网彼时发布,有效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前十一批)的企业有197家,第十二批企业有12家,合计209家。因此,若以此计算,在动态管理下,撤销合规核验的光伏企业占比超过三成。
“本次公告的企业名单不涉及新企业的申请审核,是对前十二批已公告规范名单企业的动态管理。”有业内人士今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主管部门重点审查了2024年生产经营、研发及技改投入、工艺技术水平、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等方面情况,充分考虑2024年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不能保持《规范条件》要求的企业予以撤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也指出,本次公告企业的动态管理是贯彻落实《规范条件》的重要举措,也是未来相关主管部门推动行业提质增效工作的重要依据,对进一步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动态管理的依据是2024年11月修订生效的《规范条件》。此版本《规范条件》大幅提升了技术、能耗等指标,提高了资本金比例要求,将“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其他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修改为“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以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不过在光伏“反内卷”的持续推动下,《规范条件》或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咨询专家吕锦标今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光伏“反内卷”必须是全产业链自律限产,即使是龙头企业,也有成本偏高的基地低于50%的负荷,建议修改《规范条件》中“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50%”的硬指标。
过去的二十年间,无锡尚德经历了从王牌企业到两次陷入破产“泥潭”。
截至发稿,光伏指数大涨超4%,组件、逆变器、设备等细分领域全线拉升。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提议,电站企业优化招投标规则,降低价格权重,提高技术评标权重。
工信部再次组织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
启迪设计、捷佳伟创、瑞可达20%涨停,海优新材涨超16%,双良节能、金杯电工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