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下称“专项机制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作风建设,为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形式主义的危害性很大,不良的政绩观、统计数据造假、加重基层负担等,使基层“白忙”和“空转”都是其表现形式。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整治形式主义提供了“铁规矩”、“硬杠杠”。随后,有许多违反相关规定搞形式主义的案例被一一公布。
日前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确定了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更加需要脚踏实地,反对形式主义。
专项机制工作会议强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攻坚战、持久战,要围绕当前发展大局来推进工作,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继续抓深抓实,务求取得实效。
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一些地方急功近利、盲目决策、单纯追求经济增速是一个方面,统计数据造假是另外一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也是加重基层负担的重要因素。很多数据要从基层来,而如果基层“唯上是从”、地方上一级一级传导下来,也会造成一些地方统计数据的“失真”。
上述专项机制工作会议着重指出,要纠治急功近利、盲目决策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谋划“十五五”工作要从实际出发,防止盲目冲动跟风、指标层层加码等问题。很多情况下,“盲目冲动跟风、指标层层加码”是地方上屡禁不止的老问题。
“建议”并未提出明确的经济增速目标,而是要求“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这表明,“十五五”期间将继续淡化经济增速目标,着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以GDP“论英雄”,政绩要体现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等方面。
在这个总体要求下,以后对地方上的考核将实现从“硬性”到“软性”的转变。这里的“硬性”是指具体的经济增长指标等传统元素,“软性”则是指社会综合发展和公众的满意度,是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方面。
专项机制工作会议强调,今后要纠治统计造假问题,查找深层次原因,增强制度执行上的刚性。
纠正统计造假仅是一个方面,更广阔的领域是要进一步完善财税、统计以及地方政绩考核制度,完善制度建设。因为这是形式主义的重要诱因。在这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制度完善,不但有利于纠正不良政绩观,也会为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制度性障碍。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两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指出: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绝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发展产业要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不急功近利、贪大求全,不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
总之,整治形式主义的力度正在持续加强,尤其是在为确保“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作风保证上面,显得更为重要。“形式主义”表现形式包括不良政绩观及由此产生的种种不正常现象,而解决问题的根本点在于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经济数据等为中心。
地方招商引资不能脱离当地产业基础
基层干部普遍期盼负担别反弹,减负工作能长期抓下去。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通知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原县委书记邓晓强强行推进“瑶汉养寿城”项目现已停工烂尾,该项目挪用财政资金6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