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港股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IPO募资的首选地。”海通国际企业融资部董事温舒行于10月30日,在江西财经大学上海校友会会计分会举办的港股上市专题沙龙活动上称,港股的优势体现在融资规模和监管政策清晰。
“截至2025年10月底,已有80家企业完成港股IPO,融资规模达2160亿港元,且二次融资规模已超2290亿港元。”温舒行进一步称,按此趋势,港股有望成为今年全球IPO募资额最高的市场。
谈及港股的优异表现,温舒行分析称,得益于美元处于降息周期,全球资金从美股外逃,部分流入港股市场;同时港股资产标的估值具有吸引力,恒生指数平均市盈率仅为12.2倍,远低于美股;此外,新兴概念驱动,从AI科技潮到新消费巨头,再到创新药企业,港股市场的热点板块轮番发力,推动指数一路走高。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恒生指数从2万点攀升至2.6万点,累计涨幅约30%,恒生科技指数更是上涨了36%,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瞩目的焦点。“港股的流动性显著改善,”温舒行进一步分析称,2025年港股日均成交额已达2500亿,是往年的两倍,这主要来自南向资金的支持,占比从此前的2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50%左右。
政策面上,温舒行提到了港交所制度透明,政策可预见性强,且审批流程较少受政策波动影响;同时便捷的再融资条件,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进行配售融资,并为企业出海并购与发展提供便利,同时保留未来A股上市的可能性。
面对“港股or美股”的经典问题,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喻意指出,企业选择已趋明朗:“港股市场表现、政策支持及流动性优势,使其成为当前首选。”此外,数据显示,2024年1-8月港股募资低迷,仅8单超1亿美元,但10月份以后,随着优化审批流程优化后,一批A股龙头企业赴港股上市,部分A+H标志性项目密集上市,彻底激活市场。
港股市场火热背景下,杨喻意从法律角度进一步分析称,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呈现显著分化,而中国企业在境外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企业需提前规划控制权与管理层的连续性,并灵活处理特殊架构下的税务与资金流动问题。而律师在其中扮演“架构设计师”与“合规守门人”角色,需结合企业需求与监管规则,定制最优上市路径。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推动成立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是为了进一步统筹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研究力量,积极推动有研究能力、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市场人士,定期或不定期就市场关切的重大改革、监管政策和市场形势组织研讨交流,围绕资本市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研究,提升对资本市场重要政策的论证、分析、研究能力。
 
  权益市场走强、市场风险偏好提振,或继续驱动资金在各类资产间再配置。
 
  诸多答案都将在第一财经电视播出的五集专题片《东方之珠再起航:解码香港资本市场新机遇》中为您揭晓。
 
  中国股市仍存动能
 
  25日至29日,央行公开市场还将有20770亿元逆回购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