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核能科技有了新进展,但距商用还有较长时间

第一财经 2025-11-03 18:59:31 听新闻

作者:林春挺    责编:计亚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业内认为,距离商业化运行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作为新一代核能技术,钍基熔盐核反应堆近期有了新进展。这引发业内关注的同时,也在资本市场激起涟漪。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官网挂出的一则消息显示,由该所牵头建成的2兆瓦(2000千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下称“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在国际上首次获取钍入熔盐堆运行后实验数据,成为目前国际上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证明了熔盐堆核能系统利用钍资源的技术可行性。

11月3日(周一),相关核电概念股开盘后大幅走强,多股涨停。当天,第一财经记者致电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该所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了此事,但并未透露具体实现时间。

国家核安全局原局长赵成昆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这是该实验堆又往前进了一步。

有核电人士向记者介绍,随着核电产业的持续发展,作为传统核燃料的铀资源正逐渐显现出相对紧缺的态势。在此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自然界中储量相对丰富的钍资源,以部分替代铀资源,已成为核能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负责人戴志敏近日向媒体介绍,钍基熔盐堆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是将核燃料——钍-232溶解在高温液态氟化盐中,形成流动的燃料熔盐。在堆芯发生核反应时,钍-232会吸收中子,最终转换为裂变材料——铀-233,并持续燃烧。“实现钍铀循环,意味着我们能够将地球上储量丰富的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核燃料供应途径。”

官方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2017年11月,钍基熔盐实验堆选址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2024年10月完成世界上首次熔盐堆加钍。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上述消息中称,“钍基熔盐实验堆的建成并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为实验堆、研究堆、示范堆‘三步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率先实现钍基熔盐堆的工业应用,提供了核心科技支撑。”

不过,多名核电业内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钍基熔盐实验堆目前仅为一个小型实验堆,距离商业化运行仍有较长的路要走。现阶段,国内正在运行和建设的商业核电机组装机容量普遍达到百万千瓦级,而钍基熔盐实验堆尚处于原理验证阶段。未来需先完成工程验证,待验证成功后,方可推进商业化进程。

资料显示,美国曾在上世纪建设过钍基熔盐堆核电站,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搁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