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艰辛、政治生涯中的落选经历,让1961年3月出生的政治家高市早苗瓜子脸上刻满了艰辛,努力挤出来的微笑也带着几分苦涩。
而在2025年10月21日,当她当选首任日本女性总理后,苦涩褪下不少,尤其如小鸟依人般地在人高马大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身边,在美国航空母舰上,听到特朗普特意介绍她是“选举的胜者,日本女首相”时,高市的欢喜雀跃,不仅一时抹去了“强硬保守派”的古板色彩,而且真真切切地去除了往日的苦涩。
日本自媒体中那些高市在异常繁忙的公务中,依旧照顾脑溢血丈夫的感人故事,提升了民众对她的好感,高市内阁刚刚成立,便获得了68%的支持率(10月30日《朝日新闻》),远高于此前石破茂内阁的48%,甚至比第二次上台的前首相安倍晋三的58%也要高出很多。她离婚结婚复婚的往事也夺人关注……
对于这些,这里不做太多的描述,只是想谈她的经济政策“早苗经济学”,以及和这项政策紧密相关的日美及中日经济关系。
高市在10月24日的施政演讲中说:“我要坚定不移地将日本列岛建设得坚韧而繁荣,让日本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这可以理解为她要带领日本走出自1993年以来的“失落的30年”。
换句话说,过去三十多年,日本列岛既不坚韧,也不繁荣,在经济规模上从仅次于美国,退到了中国(2010年超过日本)、德国(2023年超过日本)之后,而且今后很有可能将被印度超过。
高市将安倍晋三当作自己政治上的师长,安倍有“安倍经济学”,高市在安倍遭遇枪杀后,将“安倍经济学”发展为“早苗经济学”。
安倍执政期间,将日本GDP从2012年的6.27万亿美元,降到了他2020年辞职时的5.05万亿美元,“早苗经济学”如果沿袭“安倍经济学”的套路,又会给日本经济带来何种结果,尤其日本与美国及中国的关系在高市时代会做出哪些调整,都十分值得关注。

从悲剧到笑剧的“早苗经济学”
“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开宗明义地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安倍经济学”在安倍晋三担任了8年首相,又因“身体不适”于2020年9月辞职后,也就自然而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安倍没有将日本从失落的二十年中拉出来,反而因他的经济政策延缓了日本经济复苏。
有人说,日本股市很好,但股市繁荣并不能掩盖经济上的失落。从股价看,2012年到2020年,日经指数平均从10395点提升到了27444点,8年时间提升了将近2.7倍。但股市的繁荣并非由设备投资的增加、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的。同一时期的企业设备投资,2012年为73万亿日元,到了2020年也仅有85.9万亿日元,提升数额并不大。
安倍执政期间,比较大的国际经济问题是日元汇率过高。经过8年的努力,美元与日元的年平均汇率从2012年的1美元兑79.79日元,调整到了2020年的106.77日元,但这也一定程度缩减了用美元计算的日本GDP规模。
大胆的金融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带来了股市的繁荣,但安倍仅仅解决了金融(日元汇率)问题,并未实现“唤起民间投资的成长战略”,这是安倍经济学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高市在自己的《日本经济强韧化计划》中,谈及的“早苗经济学”主要内容为:第一,大胆的金融缓和;第二,紧急时受限制的机动的财政政策;第三,大胆的危机管理投资及成长投资。
这基本是安倍经济学的翻版。日本舆论报道,其大规模财政政策包括对生产合作企业进行国费支援,促进研究开发据点、生产据点回归日本国内,并给予税政方面的支援,确保基础原材料,促进省电化研究开发,构筑稳定的电力供应体制的构筑、防灾政策,进行绿色基础设施技术及老朽化集体住宅的改建投资等。
不过,日本舆论似乎并没有把这些口号放在眼里,目前很少看到这些政策、支援的具体事例。日本媒体对早苗经济学投资战略冷淡的原因,与安倍经济学的失败有很大关联。
“安倍经济学”最大的失败正是缺乏投资,使日本持续处于失落状态。如果继续走安倍道路,无疑会再现上次失败。
而“早苗经济学”中的经济安保及排外政策,则被日媒大书特书。日媒特别强调了经济安保的几乎唯一的对象国就是中国,认为中国留日学生、访日技术人员会将日本技术带回中国。高市在积极策划制定《经济安全保障综合法案》,试图用法律形式将经济安保固化起来。高市还试图用法律严格管束外国人,限制外国人在日本购房置地。
2012年日本民众期待看到“安倍经济学”成果,最后只获得了一个悲剧结果,2025年高市准备再度推行以“安倍经济学”为基底的“早苗经济学”时,民众已经当成了一场笑剧。10月底,特朗普访日让“高市笑剧”基本定型。
5500亿美元投资美国,助力美国遏制中国
按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字,2024年日本“实质设备投资”金额为98.3万亿日元,比安倍辞职时的2020年要高出了不少。10月底,美国总统特朗普访日,高市与美国签订了投资美国5500亿美元(约85万亿日元)的协定。这是到2027年为止的投资总额,并非在一年内投资完毕,但相当于日本国内一年设备投资的资本投入到美国,日本国内是否还有足够的投资能力,是个很大的问题。
10月28日,日美共同发布了一份候选投资项目的联合文件,涉及能源、人工智能、关键矿产生产等领域的21个项目,三菱重工业、三菱电机、东芝、日立、松下等公司表示有兴趣参与。
美国政府后来公布的文件还包含了日方未公开内容,其中包括,丰田将把美国产汽车返销日本,并向美国汽车制造商开放销售网络;东京瓦斯及东京电力公司与中部电力公司对半持股的合资企业(JERA)签署意向书,计划购买阿拉斯加开发的液化天然气,日本企业将采购其10%的出口产能;JERA将向路易斯安那州页岩气开发投资15亿美元;东北电力签署价值超1亿美元的多年期美国煤炭采购合同等。
根据日美签署的“关于对美投资的谅解备忘录”,投资目的地将经过日美设立的“磋商委员会”,以及由美国商务部长担任主席的“投资委员会”的讨论,并由美国总统同意后选定,决定权在美国。参与投资的日本企业可以获得日本政府系统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或贷款担保。
高市将此定义为“同盟的新黄金时代”,承诺切实履行协议内容。
特朗普访日期间,还和日本签署了一份关于在扩大两国造船能力等方面进行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日美将设立工作组,在扩大建造能力和共同开发等方面深化合作关系。
签署备忘录后,高市内阁国土交通大臣金子恭之表示:“造船业是支撑日美两国经济与安全的重要领域。这份备忘录将开创日美造船业的新历史。”
从以上内容看,日本对美投资85万亿日元,一方面有助于美国制造业的再度复兴,另一方面在稀土等有色金属矿产、造船、电力等方面助力美国的抑华政策,一边倒地站在美国阵营那里,成为美国制约中国的最得力助手。

一心想揩油地与中国“战略互惠”
高市早苗曾以对华强硬著称,主张修改宪法第九条,将自卫队改称为国防军,出任首相前连年参拜靖国神社,否定南京大屠杀,认为侵华战争是一场自卫战,在钓鱼岛及中国台湾问题上持极为强硬的主张。
出任首相后,其施政演讲谈到中国说:“中国对日本而言是重要的邻国,有必要构建建设性且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日中间确实存在经济安全等各种安全保障问题。双方领导人将通过坦诚对话,全面推动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
从日本媒体的报道内容看,要想构建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需要中国应诺种种日方提出的条件,包括重新进口日本产牛肉,撤销对农产水产品的进口限制;闭口不谈在高端技术,特别是半导体技术方面对中国的限制,只谈稀土出口管理上日本的忧虑。
“一些日本政治家嘴里谈中日战略互惠,但心里想的是战略误会,不是不明白中国的战略意图,而是故意误会这种意图,而嘴里一直谈战略互惠。”一位数十年从事中日交往的日本朋友说。
最终大致可以预料的是——早苗经济学也将和安倍经济学一样,出现股市极度繁荣、设备投资萎靡不振的情况。高市将设备投资投向美国,则越发让日本失去了投资的机会。而没有制造业支撑的股市,最终结局可想而知……
(作者系日本经济研究者)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