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前夕,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总编看进博》的访谈直播间。
作为进博会的 “八届全勤生”,高通从未缺席这一国家级经贸平台。这份 “全勤” 履历不仅是高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战略承诺,更折射出其与中国产业生态深度合作、协同发展的深厚合作根基,也为外资企业融入中国产业升级进程提供了典型样本。
在这场聚焦前沿技术与产业变革的对话中,孟樸深入解读了如何通过 5G、AI等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以及在 6G 来临前夕,与中国伙伴携手开启下一个通信时代的战略布局。
“不仅展示前沿技术,进博会这一国家级平台,更是展现高通与中国产业生态合作的窗口。从 5G 商用落地到 AI 技术普及,从智能手机到智能网联汽车,高通在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得益于与中国产业链的紧密协作,我们与合作伙伴有很多在全球市场发展共赢的机会。”孟樸说。
八年进博:从 “展品”到 “商品”
“从第一届进博会开始,我们就认定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平台。”孟樸在访谈中坦言。对于高通这样深耕技术研发的企业而言,进博会不仅是展示前沿成果的窗口,更是链接政府、产业伙伴与市场需求的 “超级纽带”。

过去八年,通信行业经历了从5G预商用、商用普及到AI与5G深度融合的跨越式发展,而高通始终站在产业变革的交汇点上,借助进博会的平台,通过与多方产业伙伴的紧密合作,将技术构想逐步转化为落地生根的商业成果,完成了从“展品”到“商品”的关键跨越。
回溯进博会的技术演进轨迹,高通的每一次亮相都与中国产业发展同频。2018 年首届进博会上,5G尚未商用,高通展台呈现的是5G未来应用的雏形,为行业描绘了万物互联的蓝图;2019年5G正式商用后,这些构想迅速转化在了手机、物联网设备等实实在在的产品上;2021年,高通在进博会上率先提出“5G+AI 赋能千行百业”的理念,彼时AI尚未在产业界大规模普及,而展台上打乒乓球的机器人、智能拉花咖啡机等演示,让人们直观感受到了技术融合的魅力。如今,这一理念已成为行业共识,5G与AI的结合正重塑诸多领域的发展模式。
在孟樸看来,进博会的价值远不止于展示。“我们本身是一家技术公司,我们注重基础技术的研发。我们作为这个行业像实验室一样的(企业),对我们的合作伙伴进行赋能,支持大家一起在生态系统里合作共赢。所以有一个比较大型的平台非常重要。”
八年来,高通的“中国朋友圈”不断扩大,从早期专注于智能手机终端厂商,逐步拓展到智能网联汽车、XR(扩展现实)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伙伴。这种生态的延伸,不仅让高通的技术得以在更广阔的场景落地,也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技术落地:与中国伙伴共创 “中国速度”
在第八届进博会上,高通的展台将再次成为技术爱好者与产业伙伴关注的焦点。
作为全球手机芯片行业的重要参与者,高通和往年一样,在进博会展位上,设置了“骁龙全家福”展区,12款搭载高通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旗舰芯片的国产旗舰手机将集中亮相。这款芯片在2025年9月底的高通骁龙峰会上刚刚发布,短短一个月内便实现大规模产品落地,这样的“中国速度”让孟樸倍感自豪。
“刚刚过去一个月,中国的手机厂商已经发布了12款各自的旗舰手机,也体现了高通公司和我们这些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否则,没有办法在这么短期支持这么多客户把他们的产品推向市场。”孟樸说。
智能手机领域的深度合作,只是高通与中国产业紧密协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方向,高通也将这一领域视为战略重点,通过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动力。
“随着智能化的提升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所有的终端产品都会变成智能终端。所以从高通来讲,我们在中国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大。原来我们和手机终端厂家合作,现在已经扩展到智能网联汽车、虚拟现实等更多领域,所有这些都奠定了我们和中国产业链密切合作的基础。这些合作成果在我们展台上都是能够看到的。”孟樸说。
据介绍,过去三年间,高通已支持中国汽车品牌发布了210多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如今在道路上行驶的新势力品牌车型中,不少都搭载了高通的解决方案,覆盖智能座舱、驾驶辅助、车联网连接等重要领域。
高通认为,中国的智能网联车的应用和技术发展已经走在全球前列,所以现在中国汽车行业中的厂商,不管是汽车制造商,还是一级供应商,还是产业里面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跟全球其他国家、其他市场的汽车产业结合得也越来越紧,而这些结合也创造了诸多全新应用场景,并带来更多机会。
孟樸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将绿色能源与智能网联两大技术趋势深度融合。“第一,智能连接,每辆车都要能与外界连接,不管是广域的移动网连接,还是Wi-Fi、蓝牙连接。第二,智能座舱,因为座舱现在都非常智能化,车内有很多屏幕就意味着要能够驱动很多个传感器和应用,这些都是座舱很重要的部分。第三,驾驶辅助,不管是自动泊车,还是辅助驾驶上,中国都做了很多工作。所以,高通的骁龙数字底盘就是为这些智能网联车所打造的一个平台技术。”
谈到未来发展,他认为,驾驶辅助会越来越普及。“早期都是五、六十万人民币的车里才能用驾驶辅助,现在很多十几万人民币的车里都有这些功能。”
“智能网联车领域,我们能够把新的技术带进去,能够快速商业化。此外,通过与生态伙伴的合作,我们还可以做到快速把成本降下来,能够做到普及应用。这些是高通可以做的贡献,考虑到我们和中国产业的紧密融合,这不仅让我们和合作伙伴有很多合作机会,也能在全球市场发展共赢。”孟樸说。
前瞻布局:端侧AI与6G 开启新窗口
人工智能和6G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正为全球科技产业带来新的窗口期与爆发期。“高通希望与中国伙伴一起,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人。”孟樸表示。
在AI领域,2025年9月的骁龙峰会上,高通联合中国的运营商、大模型公司、终端厂商及具身智能企业,共同发布了“AI 加速计划”,这一计划与国家“人工智能 +” 战略高度契合,旨在推动 AI 技术从云端走向终端,让普通消费者能更便捷地享受到 AI 带来的红利。
“特别是今年,从人工智能角度来讲,不管是具身智能,还是各种终端,我们相信,人工智能可以在云端实现,也可以在终端实现。终端的落地是人工智能能够惠及广大消费者的很重要的一环。”孟樸表示,希望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阶段,一起推动技术的前进,推动产业共同发展。
高通与中国生态合作已久,因此高度重视终端侧人工智能落地。以智能网联车为例,通用大模型虽能解决部分问题,但个性化需求及隐私保护、实时性等要求,需通过端侧实现,中国智能网联车企业在端侧大模型应用上进展领先。此外,高通的智能手机客户中,几乎每家有 50% 的业务在海外,借助中国厂家的力量,端侧 AI 可在国内外快速实现与迭代。
而当5G发展步入“中场”,6G也已成为行业关注的下一个焦点。
2025年是“6G标准化元年”,国际标准组织3GPP已启动6G标准的制定工作,预计未来3-4年将完成标准冻结,为后续的商用化奠定基础。孟樸表示,作为从3G到5G通信标准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高通愿与中国和全球的产业链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推动6G标准的制定。相信在6G的商用化和普及上,仍会与中国产业链紧密合作,共同创造新的成就。
从5G到6G,从AI到智能网联汽车,在进博会的舞台上,高通展现的不仅是一家跨国企业的中国征程,更是全球产业链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的缩影。随着中国持续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相信会有更多像高通这样的企业,与中国产业生态携手,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共创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