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进博会央企“购物车”提质向新,促全球产供链更深度链接

第一财经 2025-11-10 14:24:32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胥会云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多家央企签约额创新高。

第八届进博会期间,近百家中央企业组织超2万人到会采购,组建58个专业团组对接会商,共赴这场“双向奔赴”的盛会。朋友圈更广、创新性更强、产供链链接更深成为今年央企采购的特点,也让“购物车”提质向新、含金量更足。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中央企业交易团团长李镇表示,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深刻调整,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各方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将一如既往指导推动中央企业与各国企业加强交流合作,拓展开放共赢的产业合作空间,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据李镇介绍,目前中央企业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机构和项目超8000个,海外资产超过9万亿元,不断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为世界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的进博会在技术装备展区首次设置了“采购商长廊”,邀请了14家中央企业集中展示参会成果、创新案例以及采购需求等。中央企业的采购正在精准的资源匹配和创新对接过程中,有力促进全球产供链更深度链接。

本届进博会上,中国海油集团签约额超130亿美元,创中国海油单届进博会签约额历史新高。涵盖了原油、天然气、深水油气装备、先进技术服务等产品,签约采购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参与进博会8年来,中国海油与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全球供应商签订进口合同和协议,累计签约金额突破890亿美元。

中国石化与来自17个国家、地区的34家合作伙伴签约,涉及原油、化工品、设备、材料、消费品等10大类24种产品,采购签约金额超409亿美元。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中国石化累计签约超3250亿美元。

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说,本次签约中,在技术合作特别是智能化方面的合作项目明显增多,许多技术产品都体现出AI赋能与绿色低碳的双重特征,这符合当前能源化工行业向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转型的整体趋势。

国机集团也是连续八届参与进博会,累计签约143项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近251亿美元。在高端装备方面,国机集团与多家国际知名供应商签署设备采购及合作意向协议,引入薄膜生产线、涡流纺纱机、索道设备、工业母机、X射线辐照装置、发动机等机械设备,助力领先的智能技术在国内制造业应用,解决相关领域关键环节的技术升级难题,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核工业集团所属企业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与境外企业集中签订了8项采购合同,覆盖核燃料组件零部件、TREX管坯、天然铀等项目,协同推动全球核能创新与共享。

中核集团副总经理陈军利认为,数智化是重塑全球核产业链竞争力的关键变量。中核集团愿与全球伙伴共建数智创新生态,打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跨国协作通道,联合攻克智能运维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共筑韧性供应链,以数字化手段优化全球核燃料、核心设备的供需对接,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共享发展机遇,依托中国广阔的核电市场,为各国企业提供技术应用、项目合作的平台,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格局。

李镇强调,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世界各国分工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愿同各国企业一道,巩固深化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等传统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各环节深度融合,纵深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探索培育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合作动能。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