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经贸领域的共同利益与巨大的合作空间,中欧双方正合力推动合作提质升级,巩固和深化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11月12日,第十八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欧洽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届欧洽会以“互信互通·共享共赢”为主题,由中国国际商会和中国欧盟商会共同主办,将于11月19日至21日在成都举办。
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预计参会的中欧工商界人士总人数将超过600人。截至目前,已有来自19个欧洲国家的政商学界代表以及20家中欧重要贸促机构和商协会的代表确认出席。三峡集团、宁德时代、华大集团、阿斯利康、拜耳、思爱普、巴斯夫、苏伊士集团等中外知名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也将参会。
孙晓介绍,自2002年由欧盟委员会发起以来,欧洽会已逐步发展成为欧盟成员国参与最多、欧方企业覆盖最广的中欧经贸与技术合作盛会之一。自创办以来,欧洽会已累计吸引超过1.2万家中欧企业参与,成功促成逾2.9万场企业配对洽谈,并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3200余项。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西南分会主席冉梦之(Raquel Ramirez)也在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标志着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本届洽谈会具有特殊意义。她强调:“作为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欧盟不仅拥有巨大的经济互补性,更共同肩负着责任,即确保双方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持续提供力量和稳定。”

聚焦产业前沿、推进务实合作
孙晓称,为进一步聚焦产业前沿、促进务实合作,本届欧洽会设置了能源环保、生物医药、数字文创、农业食品、智能机器人五大平行产业对接交流会、“一对一”配对洽谈和园区与企业考察等活动,旨在搭建权威、高效的互动交流与经贸促进平台,努力推动中欧经贸合作走深走实。
在聚焦产业前沿方面,本届欧洽会紧密结合中欧双方的产业互补性、全球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成都作为主办城市的产业集聚优势,旨在为具体领域的合作提供精准高效的对接场景。
就五大平行产业对接会具体而言,在能源环保方面,聚焦氢能、储能技术创新等前沿赛道,展望绿色低碳政策下中欧合作新前景;生物医药方面,分析中欧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及合作机遇,探讨中国企业出海欧洲战略与破局之道;数字文创方面,链接中国庞大的应用市场与欧洲在内容创意、核心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共同开拓数字经济新蓝海;农业食品方面,解读农业国际合作最新动向,围绕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农产品及食品贸易便利化等展开深入研讨;智能机器人方面,聚焦工业机器人协同制造与人形机器人前沿突破,组织德国思灵机器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成都卡诺普等头部企业进行路演与创新对话,欧盟机器人协会、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等也将带来精彩分享。
在推进务实合作方面,本届欧洽会延续并优化了其标志性的“一对一”配对洽谈服务。孙晓称,组委会将通过专业渠道实现会前精准匹配,并组织高效的现场洽谈,以显著提升对接成效。其中,“链接欧洲”投资合作对接会将邀请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多国驻华使领馆及投资促进机构代表,现场解读各国最新投资政策、优势产业与营商环境,为中国企业赴欧发展提供权威全面的信息支持。
此外,会议还安排了多条主题鲜明的实地考察路线,深入成都多个产业园区开展沉浸式对接活动。洽谈会还将举行欧盟营商环境报告解读等会议。
中欧经济深度融合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10个月,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货物贸易总值6801.7亿美元,同比增速为4%。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11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正积极通过对外商签自由贸易协定加大出口市场多元化力度。当前,中国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中欧在经贸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空间。
“中方愿同欧盟深化互利合作,探讨商谈包括投资协定在内的各类经贸协议的可能性,提高中欧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何亚东称。
冉梦之进一步强调,当前全球化进程正面临逆风,但欧盟与中国经济深度融合、供应链紧密相连、创新生态日趋协同是明确的事实。在这一新阶段,尽管存在差异,双方始终共同致力于以开放包容超越隔阂,以对话沟通化解分歧,以务实的伙伴关系应对保护主义。
她表示:“挑战固然存在,但对双方而言,加强贸易与投资合作,是推动中欧企业实现共同愿景、克服现实困难的关键。本届欧洽会正是将这一迫切需求转化为实质性进展的理想平台。”